标语变迁中的“深圳故事”( 二 )

  资料图:俯瞰深圳盐田港。 中新社采访人员 陈文 摄

  文化研究学者认为,标语是特定时空背景的产物,是价值驱使下的联合。“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让许多漂泊的游子有了家的归属,对在深圳就业生活有了更多亲近感。而30多年来的标语变迁,也见证着这个经济特区的发展故事。

  2010年,深圳在建市30周年之际,举办了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最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票选第一。据介绍,该标语是时任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袁庚于1979年前后率先提出的,彼时被誉为“冲破旧观念的一声春雷”。

  在标语激励下,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放开了手脚,深圳步入发展“快车道”。从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到第一次土地拍卖、第一次工程招标,这座年轻城市大量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成为全国性政策规划的蓝本和参考。

  今天,在深圳街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依然常见,但更为醒目的是“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句标语的源头众说纷纭,但它和一幢幢高楼一样,成为深圳靓丽的“名片”。有前来采访的台湾采访人员感慨,深圳成长为创新之都,源于用开放包容态度对待各行各业人才,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