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 “年度汉字”?( 三 )

所以,究其实,这个字能够成为“年度汉字”,还是如今青年群体中风行“丧文化”的结果。如今,确有一些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着,此即所谓的“丧文化”……

这种“丧”,似乎已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的心理状态,而我们的一些文学青年,也似乎热衷于对这种“丧”文化的表现和诉求。

12月3日《文汇报》刊登《自怜和颓唐不该是青年写作‘流行色’》一文。文章指出,时下不少文学期刊里,对于失败者的书写几乎成为了一种“流行”。青年作家笔下的主人公们时常有着相似的身影:一次次艰难攀爬,又一次次被打落尘埃;孤独地徘徊在各个群落的边缘,融不进城市,回不去故乡;在爱情、工作、生活中被欺骗、被无视、被践踏,沮丧、疲惫或是故作坚强的面容下面早已是千疮百孔……消极、颓唐的青年形象在许多年轻作家的笔下频频出现,而小人物的困境也翻来覆去地成为大量作品的共同主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