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划算“参战”( 三 )

拼多多和京东已经打了几个回合,互有折损之后都难掩疲态。聚划算百亿补贴的入局,无疑是剑指这场竞争的终结。

对于阿里来说,这也是体系内的业务优化带来的竞争力的升级,就是要构筑新的行业护城河。

回归到价格战的原点,对于阿里来说尤其不陌生——电商的低价薄利模式,正是阿里为消费者带来的价值观。

补贴大战

但无论如何,补贴大战总是为人们喜闻乐见。

比如共享经济的补贴大战,成了一种现象,虽然有所退潮,但行业完成了重构。

下沉市场的这场战争也因聚划算的加入,而骤然升级。

这就是三国杀。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聚划算显然更加接近于拥有中原核心腹地的曹魏。

无论是用户规模,平台实力,还是用户心智,几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规模方面,聚划算百亿补贴覆盖的超过7亿的淘宝系用户,这会产生扩散效应——即便是没有参加活动的商户,也可能因为流量的飙升而推出活动,甚至直接参加活动,直接放大了百亿补贴的实际效力。最新的数字是,聚划算的百亿补贴上线不到20小时,访问量就突破了100万人,这个数字只会越滚越大,消费者强心智的建立,反过来会让平台对品牌有更大吸引力。

淘宝天猫的实力方面无需多说。阿里拥有极为成熟的运营模式,包括盈利模式,有充沛的现金流支撑百亿补贴。

聚划算“参战”

相比之下,拼多多还处在“买流量”的阶段,这甚至是互联网早期的打法。而且在资本市场挂牌之后,烧钱补贴的模式正在不断受到投资者的质疑,尤其是目前拼多多还处于亏损状态,这注定了其补贴模式难以为继。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拼多多的成名玩法——“砍价”,因为依赖于第三方的分享链接,也存在着在流量方面被“卡脖子”的巨大风险。

在用户心智方面,在拼多多买到物品被称为“成功上岸”,意味着稀薄的用户黏性,用户甚至有逃离的心态,这对拼多多来说将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硬伤。

但是对于聚划算来说,则拥有天然优势。

在阿里的序列中,聚划算扮演的就是品牌下沉的角色,背后则是淘宝天猫提供的巨大支持,也是用户的第一选择——这就是用户心智带来的竞争优势。

但说到最后,这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一两场补贴大战就能分出胜负的小规模冲突。

因为三家都是上市公司,融资能力超强。

这意味着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补贴大战并不缺乏弹药——对三家来说都是如此。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聚划算的参战,改变了这场战争的分布和走势。

百亿补贴是一个数字,甚至只是一个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