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颗尘埃,世界为我而造 | 专访索信达董事长宋洪涛

我只是一颗尘埃,世界为我而造 | 专访索信达董事长宋洪涛

我只是一颗尘埃,世界为我而造 | 专访索信达董事长宋洪涛

经过20多年的猛跑,中国互联网抬头一看,前面只剩下美国这一个孤零零的选手了。再往后一看,后面的选手都看不太清楚,要仔细辨别,才能分清楚英德日韩的模样。

互联网长跑第一阵营是只剩下中美两个选手了,但美国是两条腿在跑,中国是一条腿。美国的两条腿分别是To B和To C,中国只有一条To C。美国排名前20的互联网相关企业,有一半是To B的,中国互联网的前20名选手,基本上都是To C的。

单腿都能跑这么快?其实秘诀只有一招——人口红利。当流量红利开始落幕,简单以流量输送为代表的发展模式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困境。

单腿的力使尽了怎么办?大家都会很自然的想到,用另一条发力呗。因此互联网的下半场是To B的产业互联网。

近期,一家已经成立了15年的To B科技企业的上市,更是验证了这一点。

2019年12月13日,索信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信达)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680。此次发行1亿股,发售价已定为每股1.50港元。索信达成为在港上市的科技企业中,首屈一指的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领域代表性公司。

索信达做的是To B的业务,同时也造福了C端用户。在其网页面可以看到这样几句话:

AI+金融,创造美好生活;

银行数字化的最佳伙伴;

科技常在,让金融服务更多的普通人

这究竟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网络上不乏它的介绍,我们能看到很多客观的数据、名词。可一家企业最终长成什么样子,和创始人的理念、经历是分不开的。

接下来,我们就走近索信达创始人也是灵魂人物——宋洪涛(Kevin),从另一个角度读懂索信达。

01

我时常想,那些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都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个问题我也问了Kevin。

“我不算成功。我每天从华为路过的时候就在想,华为就比我早了17年,为什么他是十几万人的企业,而我的企业才几百人规模,其实这个也是我每天鞭策自己往前进步的一个动力。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我也在想,任正非在我这年龄还没创业,所以我想把它归零,我就当今天才创业,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去做就好了。不管你是华为还是腾讯,或者是那种150年了依然规模很小的寿司店,都是一样有价值的存在。”

言谈举止谦卑有礼,目光中却透着坚定与自信。Kevin让我想到犹太民族的一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字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

为人处世,需要有自信,但更需要懂得谦卑和敬畏。反之,一个常怀谦卑与懂得敬畏的人,又常常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信。

我是一个渺小的存在,我又何尝不是整个世界?

02

企业已经上市,但Kevin时刻都保有危机感。资本市场是把双刃剑,用好它是帮企业发展,用不好的话,可能伤害到企业。

对Kevin来说,上市是一个对企业进行全身扫描、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过程。

上市的过程中索信达进一步地看清自己,而上市后的它将会获得社会更多的认可,无论是员工、客户还是合作伙伴都将给予更多的信任。

风险则来自于人心。本来团队包括科技人员都在集中精力搞科研搞创新,如果一上市,创始人、大股东们感觉用资本赚钱比搞科研来得快很多,就一心跌到资本运作,整天盯着股价变动,哪有心思再搞科研搞创新呢?

另一方面,上市后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影响到股价的表现,反过来,股价的一些不正常波动也可能为其自身经营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会给管理者带来很大的压力。

意识到这一点后,Kevin重点琢磨的事就是怎么有效地管理每个人的心态,绝不能做那种贪图赚快钱,只看到短期利益的公司。

上市前,我问Kevin:“准备好了么?”

他笑着答:“已经跳到水里面了,狗刨也要往前游啊!”

哈~严谨内敛的人也有幽默俏皮的一面。

03

Kevin身上更具冲突性的是,他一个毕业于法律专业的文科生,却在科技领域建树颇深,而内向的他与计算机的真实连接,居然始于做一名销售员。

“我性格内向,销售刚开始做的不好,差一点被炒掉。

公司的业务是销售电脑,我是文科生,不懂计算机,于是我每天晚上加班到一两点,把所有的英文资料下载下来学习,有什么不懂,我就去查、去问。

当时到处找客户,终于约到了一家知名外企,我知道我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刚开始只做了很小的一单,后来我就每天坐在这家外企楼下的小餐馆,在那里办公,客户有任何需求,随时打电话,我随时上去。

就这样,一年多时间,我就卖了他们近200万的各种设备。”

Kevin的这段经历就是大写的励志,似乎在说:我都可以做到,你们也可以。但前提是,你有渴望和目标吗? 你又为此足够用心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