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自然资源系统驻村干部扶贫又战“疫”
中新网青海新闻2月11日电(王丽华 张添福)在全国上下共同战“疫”的非常日子里 , 有这样一群人 , 在危急时刻显现本色 , 逆行而上 , 勇于担当 , 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 。
第一书记牛亚兵:勇于担当 , 无私奉献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派驻的化隆县查甫乡东台村第一书记牛亚兵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 , 第一时间奔向工作岗位 , 全力以赴开展东台村疫情防控工作 。 
文章图片
图为工作现场 。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供图1月28日(正月初四) , 接到查甫乡政府紧急通知 , 牛亚兵带领驻村工作队员第一时间赶到乡政府 , 接受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 明确部署和要求 。 随即入村召集村两委负责人召开排查防控阻击工作会议 , 成立村疫情防控应急分队和巡逻队 , 队员全部为本村党员干部 。
牛亚兵担心过年时期进村安排工作会打扰大家 , 引起群众的意见 , 村监委会主任多杰朋毛说到:“牛书记在这么危险的时候 , 住在村里和我们一起组织安排疫情防控工作 , 我们这才有了主心骨 , 也知道怎么干了 。 你都不怕我们还怕什么 , 你实话是好书记 , 老百姓真心谢谢你啊” 。
由于东台村地处偏远 , 劝返点值守的党员干部缺少应有的防护用品 , 牛亚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连续3天前往乡政府和卫生院申请防护用品 。 但因防护物资短缺 , 只领取到了2个医用一次性口罩 , 根本无法满足当前防控需要 。 值守点的党员干部已经没有新的口罩可戴了 , 基本的防护措施都无法保障 , 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
在全国防护物资都紧缺的情况下 , “等、靠、要”不是办法 , 发朋友圈寻求亲朋好友相助也许行得通 。 2月1日 , 牛书记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求助 , 这一举动换来了帮扶单位、同事、社会公益组织和亲朋好友等爱心人士的积极回应和倾力相助 。 短短三天内就收到了口罩、消毒液、酒精、温度计、头罩、手套及板蓝根等捐赠的防护用品 , 确保了值守人员的自我防护需求 。
互助县五十镇下滩村驻村工作队:恪尽职守渡难关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派驻互助县五十镇下滩村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依靠集体的智慧 , 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 制定防控应急预案 , 建立防控工作责任体系;将党员、村医、保洁员、社长、护林员等56人纳入疫情防控小组 , 逐步开展三网工作 , 即“劝返网”“排查网” “消毒网” 。
疫情面前 , 有大“家” , 才有小“家” 。 第一书记带领疫情防控小组在监测点执勤 , 时刻在思想上鼓励着大家 , 即便条件很艰苦大家也很开心 。
下滩村脱贫户鲁永清也为执勤人员送来牛奶、饮料 , 作为2019年脱贫的他 , 虽然两口子身体上都有残疾 , 但身残志不残 , 依然为防疫工作做着贡献 。
还有非贫困户李长才也为执勤人员送来免费午饭 , 一句“你们吃饱了就不冷了”温暖了执勤人员的心 。 同时 , 村里组织群众向互助县卫生健康局红十字会为疫情爱心捐款14460元 。 战“疫”当前 , 帮扶单位省地矿局全力支持下滩村防疫工作 。 第一书记刘兴国第一时间带着帮扶单位为下滩村防疫工作筹措防疫专项资金4000元来到村里 , 为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思想和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
化隆县上曲加村驻村工作队:冲到前沿抗击疫情
【青海自然资源系统驻村干部扶贫又战“疫”】“你是哪的人?哪里来的?要去哪里 , 干嘛去?”
连日来 , 这是化隆县查甫乡上曲加村口卡点上值班人员问的最多的一句话 。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 , 青海省地勘局派驻的驻村工作队从正月初三就开始行动 , 冲到防控一线开展工作 , 安排部署了乡村抗击疫情的工作 。
上曲加村驻村工作队员曹德智和张虎通过电话沟通 , 毅然决然地冲到防控一线去 , 站到自己的岗位上去 。 离开家的早晨 , 曹德智的妻子把家里仅有的半包新口罩塞到了他的背包里 , 她说家里人不出门 , 不给国家添乱 , 口罩消消毒可以反复用;张虎的妻子拿出了仅有的一瓶酒精 , 反复叮咛工作队员自己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
推荐阅读
- 元朝军事 元代军事防卫分为两大系统
- 古代也有户外办公系统 乾隆皇帝配“手提电脑”
-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分别是什么?
- 青海军阀马步芳是怎么样一个人?马步芳性格特点
- 记忆去哪了?探秘大脑归档系统海马体系统
- 民国军阀的那些搞笑事迹 让人笑得肚子痛
- 自然界中的导航仪 蚂蚁身上自带导航系统
- 传统中国监督系统发达 言官专职弹劾百司
- 解放初期鲜为人知的青海平叛 投降的马家军复叛
- 1941年日机轰炸西宁 改变青海抗战的历史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