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5个海外华人眼中的他乡战“疫”( 五 )


防疫等级提升当晚超市人山人海
新加坡疫情概况——截至3月13日17时 , 新加坡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187例 , 目前已治愈96例 , 无死亡病例 。
政府疫情通报详细透明
“新加坡现在买口罩很难 。 ”卫娅说 。
据新加坡当地媒体报道 , 自2月1日起 , 新加坡政府开始发放口罩 , 总计520万个 , 每个家庭可免费领取4个 , 截至2月29日 。 一开始卫娅以为这批口罩只免费提供给新加坡公民 , 但后来听说 , 永久居民、或持租房合同的长期合法居留者都可以领取 。
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于1月30日在Facebook上发布言论称 , 这些口罩供居民在身体不适或就医时使用 。 理解一些人在不确定时期 , 囤积口罩等急需物资的行为 , 但这不会有助于集体防御 , “希望新加坡人明白 , 口罩储备资源的优先供给对象是我们的前线医护人员和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 。 ”
卫娅注意到 , 新加坡新闻里宣传的都是 , 只要没有生病 , 就不需要戴口罩 , “但我还是要戴 , 我怕 。 ”最近她每晚都会打开灭蚊器 , 担心新冠病毒的同时亦怕染上登革热 , “因为最近也是登革热高发期 。 ”
今年是卫娅在新加坡的第七个年头 , 大学毕业后她进入新加坡一家银行工作 , 1月下旬 , 回中国过完春节后 , 于2月3日返回新加坡 , 在公寓隔离了14天 。 疫情出现后 , 公司实施周轮班制 , 上一周歇一周 。 到岗上班的员工每天可领取一个口罩 。 卫娅感叹 , 还好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 , 没被裁员 , 已经比很多人幸福太多 。
轮到卫娅上班前 , 她出现了“口罩荒” , 线上、线下都买不到口罩 , 所幸她的一个同事从印度尼西亚买了几箱医用口罩回来 。 卫娅赶紧要了一盒 , 解了燃眉之急 。
每天早上和晚上 , 她都会收到一条新加坡政府在What’s app上推送的疫情通报 。 早上会推送一条相关的新闻、问答解惑、或辟谣 。 晚上会更新当日的整个疫情情况 , 比如新增确诊病例、治愈出院病例、未出院病例、尚在ICU的危重症病例等详细情况 , “很透明 。 ”
「疫情」5个海外华人眼中的他乡战“疫”
文章图片

▲卫娅收到的新加坡政府推送的疫情消息 。 受访者供图
不少行人因疫情缓和放弃口罩
“零死亡率非常难得 。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在读研究生王昱霄说 , 他记得2月7日是一个分水岭 , 当天下午 , 新加坡将国家疾病暴发应对系统级别从黄色提升至橙色 。
等级从低到高为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 。 级别越高 , 疫情越严重 。 最高等级红色在新加坡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 2003年SARS重创新加坡时 , 死亡率高达13.9% , 当时政府的疾病应对等级即为橙色 。
王昱霄记得 , 从7日傍晚开始凌晨 , 超市里人声鼎沸 , 民众都蜂拥着抢购蛋、奶、蔬菜、肉类等急需、必备品 , “当时已经到半夜12点了 , 但排队结账还要等一个小时 。 ”
王昱霄能感受到民众的恐慌 , 但是他觉得这些生活物资附近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并没有明显减产 , “我认为新加坡是不会缺少这些物资的 。 ”
疫情之下 , 新加坡国立大学将50人以上的大课改成线上远程教学 , 学校要求学生每日测量两次体温 , 上报学校网站 。 进入图书馆 , 也需要测量体温 , 图书馆内抽走了一半的椅子 , 为了拉远学生间的间隔距离 。
3月5日 , 王昱霄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最近几天 , 上街时发现 , 戴口罩的人变少了 。 他分析 , 一方面可能是口罩很难买到 , 当地民众从2月初就有抢购口罩的现象 , 另一方面 , 疫情有所缓和 。
3月3日 , 距卫娅返回新加坡已整整一月 , 下班后 , 她戴着口罩去了趟鱼尾狮公园 , 望着已看过无数次的白色鱼尾狮口中喷出的水柱流入新加坡河 。 她说 , 好久没出来散散心了 , 散心同时 , 也在考虑未来的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