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泾县古村落——云岭镇中村董家,
【『革命』泾县古村落——云岭镇中村董家,】_原题为 泾县古村落——云岭镇中村董家
作者:董长征
第603期
在美丽富饶 , 历史悠久的泾县 , 有一个古老的村庄位于泾县西陲 , 它便是中村董家 。 古时徐 , 董 , 萧三姓沿河以姓成村而居 , 董姓居中 , 村落最大 , 人口众多 , 故而称中村董家 。
董家村依山傍水 , 后靠假北山 , 脉发九华 , 大宁擁持其后 , 而成玄武 , 厚实稳重 , 前临晴溪河 , 河水依村而下 , 犹如玉带 , 村面对方儿墩 , 形似半月 , 南山屏列于前 , 而成朱雀扬舞 , 左有小涧口 , 右有下坞山 , 而成龙盘虎踞之势!如此地杰 , 号称泾县的半个风水之地!
文章图片
中村董家全景
董家村位于泾县西五十里 , 现属云岭镇 , 旧属义上乡田中都 , 延袤十余里 , 南接大南山 , 西连郭山 , 东望承流峰 , 北瞻云岭 , 峰岚五起五落 , 宛如城郭 , 因而得名五城董家 , 中村董氏旧时自称五城世家 。
文章图片
上海图书馆馆藏民国十三年修《泾川中村董氏宗谱》
据考证 , 中村董氏始祖乃是江西德兴海口人 , 董知达字百亨 , 排行廿五 , 故又称廿五公 。 在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游贾于池、宣之地 , 觉此处山水秀美 , 土地丰饶 , 遂乐而居之 , 不复返乡 , 至今经40余代繁衍不息 , 诗书礼家 , 人丁兴旺 , 人才辈出 , 形成泾县西乡一煌煌巨族—中村董家!
董家村由一条中轴线 , 一街两横巷的结构构成 , 中轴分村落为上 , 下两部 , 俗称上街 , 下街 。
文章图片
中村董家中轴
以中轴为主 , 两横巷为延伸 , 临水村沿为街 , 状如扇形 , 中轴线上聚集承载着整个中村董氏的荣耀 。
文章图片
丙横巷
董氏宗祠坐落于中线前上部 , 牌坊依中线而建 , 前后左右共建有七座牌坊 , 蔚然成林 , 可惜文革中均遭拆毁 , 仅存最早的一座(明景泰年)董志善 , 董志道兄弟双官带义坊 , 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
文章图片
董纲 , 董银父子进士第位于中轴中下部 , 府邸倒塌严重 , 唯府第门罩犹存 , 彰显着当年的荣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父子进士第
师德堂在中轴的后下部 , 是当初董姓子弟的学堂 , 也以塌成一片废墟 , 站在汉白玉砌成的门楼后大方石码成的甬道上 , 让人感慨万千 。
文章图片
师德堂
中村董家于明一朝先后有兄弟进士(董纲 , 董杰) , 父子进士(董纲 , 董银) , 董杰孙董珆 , 从侄董鈜俱是进士 , 又有一门五进士之说 。
中村董家更是有名的红色村落 , 早在红军时期就有革命活动 , 新四军在皖南抗日战争时期 , 中村更是皖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 本地人民积极拥护新四军 , 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起名的新四军政治教导总队便设立在董家村 , 董家宗祠是教导总队的礼堂会场 , 写有诸多革命标语 , 可惜宗祠于上世纪70年代末遭拆毁 , 令人黯然神伤!
推荐阅读
- 追光吧:二公表演,王晰致敬革命英雄,尚九熙硬核说唱,燃炸全场
- “央视boys”再合体 《你好生活3》开启村落团建
- 革命先烈|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火了,小鲜肉退离舞台,有了教育真正的样子
- 合岭村|拍过《向往的生活》的村落如今怎么样?曾无人问津,如今人来人往
- 王一博|王一博等艺人许下承诺,演艺界开启自我革命,湖南卫视打响第一枪
- 战士们|《大决战》收视第一超越《叛逆者》,同样刻画革命年代爱情的不易
- 中国革命|《闪光的记忆》“拍了拍”你,这些革命文物“会说话”
- 革命|《闪光的记忆》明日开播,这些文物有话对你说
- 村落|拍过《向往的生活》的村落如今怎么样?曾无人问津,如今人来人往
- 宁儿|“三个”韩雪诠释革命母亲,王鸥再现“民国风”致敬传奇女特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