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史话:袁世凯焚稿从戎,穷途末路结识姑苏名妓沈小姐,开启开挂人生( 二 )
这首比上一首强许多 , 器宇轩昂 , 但是文采仍很粗陋 , 名为七律 , 实则处处出律 。 可见他学习确实不够努力 。
他15岁那年 , 嗣父保庆殁于南京任上 , 他与寡母牛氏回到项城 , 不久生父保中亦死 。 好在次年 , 堂叔保恒从西北回籍省亲 , 看到他的相貌 , 听到他的谈吐 , 认定“此吾家千里驹也” , 深恐他在项城被耽误前程 , 便将他带到西北 。
当时西北的主将是左宗棠 , 故袁世凯在少年时曾近距离接触过这员名将 。 左宗棠抗击俄人 , 收复新疆 , 立下了班超那样的大功;而袁世凯日后在朝鲜鼎定藩政 , 驱逐倭寇 , 也是一个班超 。 他们之间或有忘年的交情或意气的感染 , 没有资料流传 , 故未可知!
不论有无受到左宗棠的言传身教 ,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 即他在西北军营中 , 确立了一个新的信念 , 那便是弃文从武 。
尽管他尚无足够勇气抛开当时士人唯一的荣身之径——科举 , 但他已经爱憎分明 。 他日后果然以武而隆 , 至于科举 , 他则激烈地加以抨击 。 而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 也正是在他的奏章的作用下寿终正寝的 。
保恒本人是进士出身 , 自然希望世凯能走科举举士的正道 。 不久他调回北京 , 便延请了几个有名的先生教导世凯 , 但他的兴趣全不在此 , 若要读书 , 也偏爱四书五经以外的书籍 。 但这并未影响保恒对他的喜爱 , 因为他在办理具体事务时有突出的才能 , 这不是读书可以取代的 。
然而不久之后 , 保恒也规律性地壮年先逝 , 他便回到原籍 , 从大家庭中分出一块偌大的家业 , 开始过天马行空的不羁日子 。 他既然喜欢作诗 , 便出资组织了“丽泽山房”和“勿欺山房”文社 , 因东道主的缘故被推戴为社长 , 远近各县的读书人都知道他的名头 。
淮宁县有一个穷书生叫徐世昌 , 也慕名而来 , 二人一见如故 , 抵掌聊灯 , 尤其是对于废除科举等问题 , 谈得十分投机 。
在那个时代 , 也算是两个“愤青”了 , 但事实上他们做不到真正地反抗科举 , 反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后来 , 徐世昌还是要上京赶考 , 袁世凯则赠以路费 。 多年后 , 袁世凯拿了一笔钱到北京捐官 , 不久便挥霍一空 , 多亏已中进士的徐世昌资助 , 才得以回到项城老家 。
此期 , 他遵从父执辈的遗训 , 参加了两次乡试 , 都铩羽而归 。 作为项城的文社社长、“文坛盟主” , 却不能中举 , 此情何以堪!何况保恒逝世前 , 还殷切希望他能中个解元呢!他盛怒之下 , 乃将过去所作诗文悉数付之一炬 , 咬牙切齿地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 , 安内攘外 , 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 , 自误光阴耶?”这一年 , 他二十二岁 。
他在“投笔”之后、“从戎”之前 , 有两段小插曲 。 由于他优游太久 , 对“从戎”这样艰苦的事情 , 一时还下不了最后的决心 。 他先是带了生母和嗣母的私房钱 , 到北京活动干系 , 想捐个中书的官职 。 不想一到京城 , 声色犬马欲拒还迎 , 最终被赌棍将钱财骗光 , 若非徐世昌的资助 , 连项城都要回不去了 。
从此 , 他对赌博深恶痛绝 。 后来 , 他又到上海去闯世界 , 大概是想经商“下海” , 但始终没有成就 。 独自住在客栈里 , 不免寂寞 , 颇曾流连勾栏 。 后来结识了一个姑苏名妓沈小姐 , 情感甚笃 。 不意这沈小姐竟是个“巨眼识穷途”的红拂女 , 献出了自己的百宝箱 , 鼓励他北上从军 。
临别时 , 美人摆酒相送 , 表示会自赎其身 , 等郎君归来 。 他大为感动 , 指天誓日 , 洒泪而别 。 后来 , 他驻戍朝鲜时 , 即将沈小姐接来 , 做了自己的二房 。 沈氏虽名为妾室 , 却主家事 , 公子们都呼她为“亲妈” , 而后来的妾室都须接受她的领导 。
而正室于氏 , 是袁家从邻里中选聘的媳妇 , 为袁世凯生了大公子袁克定 , 袁世凯对她十分礼让 , 让她安享“夫人”之名 , 大家各安本分 。
推荐阅读
- 点名|高晓松难逃一劫,被历史研究院官方点名,直言:“奇谈”谬论
- 房玄龄|三晋史话:话说“吃醋”
- 李莲英|袁世凯是怎么攀上李莲英这棵大树的
- 袁世凯|袁世凯做了80多天皇帝后,为何袁大头继续流通,发行量7亿多枚?
- 冯玉祥|溥仪不恨灭清的袁世凯,也不恨赶他出宫的冯玉祥,却唯独想杀此人
- 大势|张作霖三次面见袁世凯,磕头,显拙,趁火打劫,枭雄博弈何其精彩
- 袁世凯|他骂人不带脏字,康有为,袁世凯均被他骂
- 溥仪|溥仪退位后,袁世凯每年给他400万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 史话|杨玉环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唐玄宗却十分喜欢
- 抗日|工运史话 | 山东省职工抗日联合总会的成立及更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