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爱心超市”开了 乡风村貌变了

2020年3月15日 小雪
今天,我很想写一下我们村里的“爱心超市”,因为到今天为止,这个村民可以用参加村级事务获得的奖券兑换生活日用品的超市开业已经有1年零53天,刚好今天也是“爱心超市”兑换商品的日子,大早上的,当我来到超市时,村民们已经围在门口排队兑换,大家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
做记录的刘会计一笔一画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所兑换物品的清单,顾不上抬头,负责发东西的董主任站在琳琅满目的货架旁应接不暇 。
【青海日报:“爱心超市”开了 乡风村貌变了】四社的刘大妈来得晚了,站在人群后头喊道:“前头的都别跟我抢足球呀,我孙子已经让我预订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
记得去年超市开业的时候,村民们都叫它不“卖”东西的超市 。这个不“卖”东西的超市里的商品只能用积分券来兑换,村民们想要赚取积分券,必须通过发展到户产业,打扫环境卫生,遵守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参与村级事务才能得到 。每次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去村民家入户走访或召开村民大会时,都会根据大家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按标准发放 。
“爱心超市”虽小,但发挥的作用却大 。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兑物品,刚开始时村民们对超市的运行模式都将信将疑,有一次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在微信群、广播里发动村民集体扫雪,可应和者却寥寥无几,于是我们就把党员、村干部以及平时热心村级事务的人先发动起来了 。
第二天,在召开村民大会时,我们当众宣布参加扫雪的村民,每人可以额外领取20个积分券,而其他人只能领取2个积分券时,大家面面相觑,才相信在这个不“卖”东西的超市里,商品真的不是用钱买来的,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赚来的 。
“爱心超市”虽小,但在村民眼中的分量却重 。有一天,二社的麻大爷很生气地来到村委会办公室:“为什么其他人都有积分券能换东西,为什么我没有,你们是不是没有‘一碗水端平’?”知道事情原委后,我们给大爷解释,积分券都是靠自己的表现得来的,王家的媳妇在婆婆住院时悉心照顾,给她发劵是奖励她尊老爱老;张家的院落打扫得干净,羊圈和猪圈都收拾得利索,就能得到扶贫工作队发的劵 。
大爷听了我们的话,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看来我误会了,冤枉你们了,下次我一定靠自己的表现赚积分!”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虽然创新工作方法时难免会产生误会,但是只要老百姓心头的“疙瘩”解开了,群众对我们就能敞开心扉了 。
自开业以来,“爱心超市”总计已发放1万余元的物资,通过这一新的形式,我感觉到,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让群众增信心、谋发展,知党策、感党恩,可以有效激发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提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
省委组织部干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哇麻村驻村干部柴明杰
(本报采访人员 何敏 整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