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范冰冰“不撤案,不原谅”的N种可能性

【范冰冰】范冰冰“不撤案,不原谅”的N种可能性
文章插图

很有意思的一件娱乐趣事 。 一位曾公开“侮辱诽谤”范冰冰的网友 , 为了避免官司纠纷 , 主动向范冰冰表达歉意 , 并且还注销了微博账号 , 希望能撤案息事宁人 。 范冰冰接受了对方的道歉 , 拟通过律师撤销案件 。
【范冰冰】范冰冰“不撤案,不原谅”的N种可能性
文章插图

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 娱乐圈打名誉权官司本来就难免溅一身粪 , 明星见好就收 , 顺坡下驴是标准的公关操作 。 特别是范冰冰近年来算得上是绯闻缠身 , 在舆论里口碑两极分化的最大牌艺人 , 这次就坡下驴其实是上策 。 法律讼事的副作用就是必然会揭短 , 对方辩护律师千方百计要证明范冰冰被当事人“侮辱诽谤”并非空穴来风 , 而是事出有因 , 这势必会把范冰冰所有不堪打一面悉数再剥开来晒一番 。 即便赢了官司 , 大概率也会再次被讨厌范冰冰的人拎出来鞭笞一番 , 想想那些崔永元的粉丝们 , 战斗力不会弱于范冰冰的粉丝 。
有趣就有趣在 , 范冰冰的粉丝不干了 , 撒娇了 , 不同意范冰冰息事宁人的做法 , 斥责她是“圣母白莲花心” 。 这在四川话里 , 活脱脱就是“吃屎的把屙屎的估到起” 。 更有趣的是 , 范冰冰还真的积极回应撒娇的粉丝 , 表示不会撤诉 , 更不会原谅 。
【范冰冰】范冰冰“不撤案,不原谅”的N种可能性
文章插图

接下来就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捋一捋这起趣事背后的社会心理学 。
先说给范冰冰写撒娇信的粉丝 。 这件事不折不扣就是一起粉丝撒娇事件 ,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 , 无法准确揣测写撒娇信的粉丝到底是出于整蛊 , 还是肺腑 。
如果是出于肺腑 , 那这反映了当前社会一群 , 或者说一大群所谓的“粉丝”群体社会同一性的匮乏 。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 , 自我概念是每个人的人格核心 , 而社会同一性是自我概念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 所谓社会同一性 , 通俗地讲就是社会身份认同 , 一个人所属的家庭 , 所供职的公司 , 所加入的各种社会团体 , 如果能够满足他心理认同需要 , 就构成了他社会同一性的一部分 。
【范冰冰】范冰冰“不撤案,不原谅”的N种可能性
文章插图

这么说吧 , 明星的粉丝能够出自肺腑地对曾“侮辱诽谤”过明星偶像的陌生他人充满刻骨的愤怒 , 可以推断他们无法从家庭、公司 , 或其他社会团体获得社会同一性对满足 。 简单地说 , 他们没有认同的家人(或者说家人并不待见他们);也没有认同的工作(或者说工作除了糊口带不来其他满足);他们不可能是共产党员 , 也不可能有清晰的政治信念;也不可能是宗教徒;不会是其他有价值的社会团体成员 , 如车友会、徒步社、公益志愿者等等 。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他们 , 充气娃娃 , 内心里面除了膨胀的空气一无所有 。
当然 , 不可能所有的粉丝都这样 。 范冰冰的粉丝也可能同时是一个家庭被家人爱戴的一员 , 也可能是公司里被簇拥的一员 , 也可能是入党积极分子 , 也可能是虔诚的基督徒 , 但大凡只要沾一点 , 都不可能是能够写出撒娇信的充气娃娃粉丝 。 道理很简单 , 稍有理性和见识的健康粉丝都能厘清爱慕爱豆的边界 , 不会轻易越界 。
范冰冰 , 以及以“范冰冰工作室”为名的艺人团队 , 他们如何处理公关法律讼事不是为了满足粉丝的作秀 , 而是慎重的理性考量 。 健康的粉丝自然能恪守边界 , 不轻易越界 。
【范冰冰】范冰冰“不撤案,不原谅”的N种可能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