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后哪些建筑足以成为后世的名胜古迹

王澍的代表作品
小马哥的山水城市代表作品
这两位都是能代表这个时期中国建筑设计的思考和回应的建筑师,作品都有自己清晰的设计思想和价值取向,所以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已经具有文化属性,一二百年以后甚至更远的将来,这些作品依然会有其独特的价值,展现曾经的时代思想,一如保持至今的民国的代表性建筑。
建国以后哪些建筑足以成为后世的名胜古迹

建国以后哪些建筑足以成为后世的名胜古迹

建国以后哪些建筑足以成为后世的名胜古迹

建国以后哪些建筑足以成为后世的名胜古迹
【建国以后哪些建筑足以成为后世的名胜古迹】


■网友二十四
该问题是个病句,建议题主修改修改。认真回答:菊儿胡同,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浙江美术馆,这些都有成为名胜古迹的资格。很多时候这些东西只不过是存在时间还不够久而已。
■网友二十四
我现有知识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价值方面的问题,在建筑学上要参考《建筑批评学》和建筑历史,所以历史价值这个话语权,应该是被学术圈掌控的,而且学术圈对一些问题的态度也是变化的。
非要我说的话,大众意义上的名胜就太多了,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种绝对是的;建筑学意义上,可能暂时一个都没有,早期设计实践中的何陋轩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建筑,但是在社会上没有知名度。所以,这里就有一个矛盾,两类建筑都可以被称为名胜,但集两种角色于一体的建筑,才是最好的。
建筑历史会把两种意义上的名胜都计入,但会做出价值判断。其中有些建筑清晰的展示了人类建筑发展的历程,或者是某个时代生产力的代表,比如金字塔、紫禁城;有的则不仅代表那个时代的先进技术,而且对现代建筑的设计具有深远影响,比如帕提农神庙、圣卡罗教堂。东方的建筑,在空间和材料技术上没有明显的时代进步性,而且很多只是复制和拓扑,所以西方人写的建筑史总是把我们至于边缘,直到现代建筑兴起前夕,西方才对东方建筑的流动空间、某些构造策略以及城市规划感兴趣。所以东方的建筑名胜,大部分都是社会意义比重很大,多数是以群体取胜,单体具有学术意义的比较少。
还有些建筑,建筑学上估计没有计入,但我们不能笃定这些建筑就不是名胜古迹。比如柏林墙、长城、哭墙。这些是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甚至被视为国家标签的构筑物。另外我要指出,名胜一次恐怕不是建筑学范畴,自然和人文景观其实都是囊括在内的。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这些名胜,比如紫禁城、北京城,都是中国特定时代生产力的代表,是绝对的名胜古迹。
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建筑,很多建筑都是名胜,但是否会成为古迹,这需要时代来决定。它们的价值,现代人只能以现代人的价值观判断,至于以后的判断,要留给未来的人。建筑不是自然科学,没有绝对的对错。名胜古迹也不仅仅是建筑学问题,我们要放下建筑圈的自命不凡,从社会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网友二十四
该问题是个病句
■网友二十四
该问题是个病句
■网友二十四
该问题是个病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