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计然是人名,还是范蠡的书篇名,

_原题为 计然是人名,还是范蠡的书篇名
夏廷献《百问百答说范蠡》71
「史料」计然是人名,还是范蠡的书篇名,
文章图片

—— 计然是人名还是范蠡的书篇名
1999年版《辞海》在解释词条“计然”时 , 有两种说法:“一说葵丘濮上人 , 姓辛字子文 。 曾南游于越 , 范蠡师事之 。 ”“一说‘计然’是所著书篇名 。 《史记?货殖列传》:‘计然之策七 , 越用其五而得意 。 ’‘计然之策’主要指农业丰歉循环论、‘平籴论’、积著之理等” 。
《辞海》是1999年版 , 1999年之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 有没有取得共识呢?从目前接触到的材料看 , 仍然是“人名说”、“书名说”两说并存 。
“人名说”有不少史料根据 。 《范子》载:“计然者 , 葵丘濮上人 , 姓辛氏 , 字文 , 其先晋之公子 。 南游越 , 范蠡师事之 。 ”《吴越春秋》谓之“计倪” 。 《汉书?古今人表》:计然列在第四 , 则“倪”与“研”是一人 , 声相近而相乱耳 。 还有其他一些典籍均有记录 , 不再一一列举 。 值得注意的“观察点”是和范蠡有联系——是后者的老师 。
人们对“人名说”的质疑之处有三:一是范蠡出道前——在老家时已经有了学识 , 才引起当地县令文种重视 , 如果是到了越国才拜计然为师 , 还是个“学生” , 怎么能引起文种注意?怎么能得到越国大王信任和重用呢?二是计然如果也在越又是范蠡的老师 , 本领自然要比范蠡大 , 为何史书说到勾践身边能臣时只说“种蠡” , 并没有提到计然呢?以范蠡的为人处世原则 , 也不会把老师晾在一边吧 。 三是如果确有高人计然 , 而且又在越国 , 越用其计策 , 得以称霸 , 计然之大功 , 种蠡难比 , 为何“书不见其名 , 史迁不述其传乎?”例如《国语》 , “叙吴事甚详 , 独不及计然” 。 种蠡也不会把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吧 。
“书名说”也有史料支撑 。 著名学者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中有《计然乃范蠡著书篇名非人名辨》 , 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 。 他引用了晋人蔡谟著作中的一段话:“《计然》者 , 范蠡所著书篇名耳 , 非人也 。 谓之计然者 , 所计而然也 。 ”(《先秦诸子系年》中华书局1985年10月出版)钱穆还认为:“盖《计然》在其(《范蠡》二篇)内 。 ”“范子书别名《计然》 。 ”钱穆说的“蔡谟” , 《晋书》有传:“蔡谟 , 字道明 , 陈留考城人也 。 ……少好学 , 博涉书记 , 为邦所敬 , ……有集行於世 , 应劭以来 , 注班固《汉书》者 , 为之集解 。 ”还有学者也认为计然是书名 , 也有史料依据 , 不一一列举 。
【「史料」计然是人名,还是范蠡的书篇名,】人们对“书名说”也有质疑:如果计然是书名 , 怎么解释史料中关于计然的记载 , 且这种记载相当多 。 肖大圜(梁)《北史》卷二十九引说:“留侯追踪於松子 , 陶朱成术於辛文 。 ”认为范蠡师从计然 。 《意林》卷一记载有《范子》十二卷记载:“计然者……为人有内无外 , 形状似不及人 , 少而明学阴阳 , 见微而知著 , 其行浩浩 , 其志汛汛 , 不肯自显诸侯 , 阴所取利者七国 , 天下莫知 , 故称曰:计然 。 时遨遊海泽 , 号曰渔父 。 范蠡请见越王 。 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 , 不可同利也 。 '”由此可以看出 , 计然是“不肯自显诸侯”才造成“天下莫知”的 。 且 , 正由于计然已经告诫范蠡“越王为人鸟喙(嘴) , 不可同利也” , 所以范蠡才在兴越灭吴大功告成后迅速离去 , 留给文种的信中 , 重复了老师的话并有所发展 。 史料中还有关于计然和范蠡的精彩对话 。 范子问:“何用九宫?”计然曰:“阴阳之道 , 非独於一物也;圣人之变 , 如水随形 , 形平则平 , 形险则险 。 '”(《四部备要》子部) 。 师生关系十分明显 , 计然是人名不是书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