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北大“学霸”走上支教讲台 愿做摆渡人等待学生归来

北大“学霸”走上支教讲台
“我愿做摆渡人 , 在春暖花开里等待学生归来”
内容提要
到弥渡一中支教的北大研支团成员中 , 有人想走出从小到大身处的名校圈子 , 有人想走出习以为常的城市生活、看看外面的世界 , 也有人尝试在此寻找人生的价值 。
支教时 , 她们是一群高中生的老师 , 同时也是社会的学生 。 在这一年里 , 这群年轻人找到了怎样的答案?一名成员这样总结:“这一年的时光里 , 我逐渐领悟到了做教师的使命:我愿意做一个摆渡人 , 在春暖花开里等待孩子们的归来 。 ”
“-6加5等于多少?”
女生犹豫了几秒钟 , 没说出李鑫期待的答案 。
站在李鑫面前的这名爱笑的高中女生 , 个子不高 , 做起数学题来很用功 。 李鑫一看她 , 她就不好意思地笑笑 。
可是李鑫看到她做的数学题 , 就忍不住生气 。
2018年 , 李鑫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后 , 参加了北大研究生支教团 , 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支教一年 。 站上弥渡一中的讲台之前 , 她脑中曾冒出许多担忧:自己忘词怎么办?学生没反应、愣神儿怎么办?但她没想到自己会面对这样的情况 。
发完火 , 李鑫又为自己没有控制住脾气而懊恼:“她也不一定不会答 , 可能因为我在旁边 , 她就有点慌 , 一慌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 ”
重返北大校园后 , 李鑫偶尔会想起在弥渡的那一年 。 她有时觉得 , 这段时光仿佛就在昨天 , 脑海中的人和事还很真切;有时又恍惚感觉 , 这些似乎已经过去了很久 。
到弥渡一中支教的北大研支团成员中 , 有人想走出从小到大身处的名校圈子 , 有人想走出习以为常的城市生活、看看外面的世界 , 也有人尝试在此寻找人生的价值 。
支教时 , 她们是一群高中生的老师 , 同时也是社会的学生 。 在这一年里 , 这群年轻人找到了怎样的答案?
教学心态的“重建”
2018年春 , 李鑫和第20届北大研支团云南分团的3名成员第一次来到弥渡县 。 这个位于云南省西部的县城 , 素有“花灯之乡”“民歌之乡”的美称 , 还是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发源地 。 这里住着23个民族 ,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1% 。
与丰富的民间文化不相称的 , 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 以及匮乏的教育资源 。 从2012年起 , 北京大学对口帮扶弥渡县;2014年 , 北大开始派研究生支教团到当地高中教学 。
来这里支教的北大研支团同学 , 总会在师兄师姐那里得到类似的告诫:心态要平和 , 千万别着急、生气 。 这些“学霸”高中时考试基本都是高分 , 但他们要教的学生基础却很薄弱 。 即便如此 , 学生能来上高中 , 已经说明这个家庭比较重视教育了 。
李鑫任课之前 , 还不理解师姐所说的“三四十分的水平”意味着什么 。 带着紧张感讲完第一次课之后 , 李鑫发现 ,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基础的内容都不会 。
研支团的年轻教师几乎都能讲出几个“心态崩了”的瞬间 。 对第21届研支团的卢梦婕来说 , 这个瞬间就是第一次看到月考成绩的那一刻 。
看到手里的试卷 , 卢梦婕怀疑 , 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是这种水平?她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读名校 。 刚来支教时 , 她以为只要自己一教 , 学生的成绩就会蹭蹭涨 , 以为自己可以在一年的支教中做一番事业 。 可是现实“教育”了她 。
卢梦婕在给学生教高中数学时 , 还没讲到本课应学的知识点 , 却发现初中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都是个障碍 。 为了教高中的知识 , 她和同事得先帮学生温习初中的知识:教数学的 , 得带学生复习直线方程、练习计算题;教英语的 , 要从音标开始教起 。
心态的“重建” , 大概是研支团每名教师都要面临的一关 , 也是他们要学习的第一课 。
“我的成就 , 来自于学生的成就”
渐渐地 , 李鑫进入了高中教师的角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