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 导演 三叉戟 演员 蜗居 电视剧 杜琪峰 海清 老头 制片人』演员郝平:被叫“老头”我们特开心

_原始标题是:郝平 被叫“老头”我们特开心
郝平今年49岁 , 在热播的电视剧《三叉戟》中 , 他是老哥仨里能说会道的“小潘” 。 实际上 , 三个演员年纪相仿 , 董勇比他大两岁 , 陈建斌大他半岁 。
《三叉戟》开播后 , 有人说 , “这三个老头太好玩了!”最喜欢看他们三个人的日常互怼 。 对于被叫“老头” , 郝平称 , 仨人还就此有过一番讨论:“我们从来没有回避年龄这件事 , 也没必要装嫩 。 所以对于被叫‘老头’ , 我们特别开心 。 ”
郝平和潘江海 , 都是能说会道的主儿
三年前 , 郝平出差 , 为打发时间 , 在机场书店买了一本小说 。 黑色的底 , 红色的字 , 当时还是旧版的包装 , 书名叫《三叉戟》 。
郝平并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题材的小说 , 但一翻开书的内页 , 根本停不下来 , “小说写得太精彩!”他一口气就看完了 。
一年半后 , 制片人马珂给郝平打电话 , 说自己正在筹备一部涉案题材的电视剧 , 听了几句 , 郝平心里咯噔一下 , 心想:不会是我看的那本小说《三叉戟》吧?电话那边 , 一句“叫《三叉戟》”证实了猜测 。 当下他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
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 , 俩人很快就进入了主题 , 郝平自荐:“我特别想演‘大喷子’!”马珂听完哈哈大笑 , 原来他和导演早就商量好了 , 让郝平来演剧中专门负责“预审”的潘江海 , 绰号“大喷子” 。
作为电视剧《三叉戟》的出品人兼制片人 , 马珂也是当年《蜗居》的制片人 , 导演刘海波则是郝平上戏的同学 , 所以大家都很了解郝平生活中和他演戏时的状态 , 郝平也觉得“潘江海”就像是给自己写的角色 , “我太合适了!”其实 , 生活中的郝平就是个能说的主儿 , 他说 , 当年如果不是被老师打击了 , 也许早就拜师学艺 , 当个相声演员了 。
那还是郝平上小学的时候 , 《我的理想》是语文老师布置作文的必考题目 。 课上 , 老师组织同学们逐个发言 , 有人说自己以后要当司机 , 有人说要当科学家 , 还有人说要当解放军 。 郝平也举手了 , 他特别认真地说自己长大后想当一名相声演员 , 老师听了特生气 , 让郝平赶快坐下 , 觉得他是在调皮捣蛋 , 出洋相 。
把“预审”搬上台面 , 还曾有点担心
“第三集的预审是敲山震虎 , 以强攻强以硬碰硬;第九集的 , 才是带节奏的全过程 。 蓄力阶段:挖坑设套、出示证据、引而不发、旁敲侧击 。 发力阶段:重点突击 , 出奇兵以一颗子弹炸毁碉堡 。 一颗子弹并不是威吓的强硬 , 而是以情感化 , 攻心至上 。 ”
这是郝平做的“预审”笔记 , 都是干“预审”的师傅教给他的技巧 。
电视剧《三叉戟》讲述了三位曾经叱咤风云 , 如今即将退休的老警察 , 重新回到一线 , 面对新型犯罪 , 齐心协力击破金融犯罪集团的故事 。 郝平饰演的“大喷子”潘江海 , 负责“预审” 。 在此之前 , 中国几乎没有对“预审”进行细致描写的影视作品 。
想演好 , 光靠想象肯定不行 , 除了看真实“预审”的视频 , 郝平在开拍前去了天津第二看守所体验生活 , 待了十多天 。 他发现 , 干这行的警察在日常生活里其实都不太爱说话 , 他们每天拿的大水杯里 , 泡着好多好多的胖大海 。 郝平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内向 , 他们说 , 上班提审犯人 , 一说就是一天 , 话都说那儿了 。 郝平还拜了两个师傅 , “这个行业基本就是一个师傅带一两个徒弟 , 一辈子就只干这一件事 。 ”
《三叉戟》的原著作者、该剧编剧吕铮 , 曾经干过六年“预审”工作 。 郝平曾和吕铮探讨过 , 他担心这些“预审”的技巧被这么写实地演绎出来 , 会给现实生活中的犯罪分子提供素材 。 吕铮给他吃了定心丸:每一个案子都不一样 , 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 , 这些技巧就像兵法三十六计 , 运用起来也不尽相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