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班』桑榆未晚霞满天

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曙光度母学校” , 整个校园里只有几间不起眼的板房 , 钻进“板房教室”里 , 课桌、椅子、讲台、黑板 , 地方算不上宽敞 , 但陈设简单却布置得有模有样 。
见到才让贡保时 , 他正在为他的“学生们”讲课 , 而头发花白的“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一边看他在黑板上写字 , 一边做笔记 , 就像一个个刚刚入学的小学生 。
才让贡保年近花甲 , 雷打不动每天为扫盲班的牧民们教书 , 没有报酬却乐在其中 , 他说 ,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辈子还能当一回老师 , 而且一干就是5年 。
“上过小学 , 也就会简单的拼音 , 近50年后的今天 , 半路出家给别人当老师 , 能行吗?”起初 , 才让贡保也有所顾虑 , 但在学校校长的鼓励下 , 不得不挑起担子 。
【『扫盲班』桑榆未晚霞满天】“既然挑起了这副担子 , 就要咬着牙往前走 。”一边教书一边自学 , 每天 , 才让贡保不厌其烦地请教其他老师、查字典、写教案 , 短短的一节课 , 他却要提前备课很久 。
“只要自己还走得动、讲得出 , 我就会继续坚持下去 。这不仅是帮助牧人们识字 , 也是在帮自己圆小时候的读书梦 。”才让贡保深有感触地说道 。
在才让贡保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能上学识字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 比起没有条件接受教育的群众 , 他是幸运的 , 如今虽说才让贡保在教别人识字 , 但热爱学习的这些老人们其实也在影响着他 , 牧民们渴望知识、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激励着他 。
“曙光度母学校”的学生最年长者78岁 , 年龄小的也有40多岁 。这些学生没有识字基础 , 上课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耐性 。于是 , 才让贡保便在讲课过程中结合生活常识 , 语言风趣接地气 , 让农牧民群众容易理解 , 为此 , 他的课即活跃又轻松 , 在他的帮助下 , 5年多来 , 有将近100余名农牧民群众从扫盲班毕业 , 对生活的认知度也因此发生着改变 。
“我从2015年来这里上课 , 刚来的时候一个字都不认识 , 现在我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 而且还能读书看报纸了 , 才让贡保老师讲的很认真 , 也很有耐心 。”今年73岁的老人南青卓玛高兴地说 。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 。眼看已年近花甲 , 膝下无儿女 , 刚开始住进河南县敬老院时 , 为晚年担忧不已的才让贡保怎么都想不到自己还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 如今 , 为扫盲班上完课后 , 借空闲的时间 , 他还为敬老院里不识字的后勤人员免费教书识字 。
我们在才让贡保居住的敬老院的住处看到 , 墙上显眼的位置摆着许多获奖证书 , 其中有“好人奖、优秀教师奖”等各类奖项 , 才让贡保如数家珍地讲述着这些奖状的来历 , 显得无比骄傲 。
“老了 , 也要活的很精彩 。我在敬老院里生活 , 不愁吃穿、不愁冷暖 , 还有这么多人帮助支持 , 国家给予了我这么好的生活 , 我就该有所回报 , 看到群众能读书识字 , 我就觉得值得 。”和才让贡保攀谈 , 几乎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可以总结为“感恩社会”和“回馈社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