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山西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尸骨曾被收购做饲料 现拟建国家文化公园( 二 )


7月17日 , 红星新闻致电山西省文物局 , 工作人员称刚接到相关文件 , 暂未开展具体调查工作 。
当地历史上战争频发 尸骨重叠情况尚待考证
据《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尸骨坑发掘简报》记载 , 1995年4月 , 永录村村民李珠孩修整田地时挖出不少人骨 , 并发现17枚刀币和1枚铜簇 。 田贵生(李珠孩妹夫)获悉后报告至高平市文化局和博物馆 , 引起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 。 同年10月下旬至12分月上旬 , 工作人员对永录1号尸骨坑进行抢救性发掘 , 这也是长平之战遗址的首次正式考古发掘 。
长平之战|山西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尸骨曾被收购做饲料 现拟建国家文化公园
文章图片

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尸骨坑发掘现场 郭庭荣供图
今年58岁的李俊杰是晋城市长平之战文化研究会会长 , 因受父亲李玉振对长平之战文化研究的熏陶和影响 , 李俊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 利用业余时间对民间上党文化进行研究 , 与他人合著《长平之战史乘》 。
2011年5月 , 在高平市永录乡后沟村附近 , 长平之战研究会的工作人员曾发现了一处长平之战遗留下的尸骨坑遗址 。 该尸骨坑的规模 , 超过了16年前发现的长平之战一号尸骨坑遗址 。 李俊杰估算 , 后沟村西尸骨坑遗址范围至少200平方米 , “此尸骨坑葬的车马士卒 , 与当年的赵军运粮隐道有着紧密的联系 , 与国家文物部门确认的长平之战一号尸骨坑遗址均为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40万降卒的坑址之一 。 ”
长平之战|山西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尸骨曾被收购做饲料 现拟建国家文化公园
文章图片

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尸骨坑 , 图右为李玉振 李俊杰供图
李俊杰分析 , 此次南王庄西新发现的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位置 , 在高平市城北 , 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当年确定的“城北五十里 , 东西二十许里”的核心区古战场范围之内 。 所处地理 , 在弃甲苑和白起荒台之间 , 此处有数个与战争有关的地名 , 如围城、弃甲、箭头、王何、王降、哭头等 。
“由于目前还没有拿到准确定的证据证明是长平之战遗骨 , 尚且存疑 , 等待文物考古专家实地考查证实 。 高平为兵家必争之地 , 战争频发 , 比如西晋八王之乱时 , 王羲之父亲王旷带兵攻打长平 , 战死一万多人 。 十六国时期 , 郭威、赵匤胤在此战杀北汉八万人 。 所以尸骨重叠 , 有待专家‘会诊’ , 不能主观臆断 。 ”
长平之战车亡谷出土的箭头 李俊杰供图
近年来 , 关于长平之战当年秦军坑杀赵国投降士兵的地点 , 有研究者撰文假设 , 认为既然秦军是本着就近、就易的原则来处置赵军战俘尸体 , 那么在战后 , 当地最便于填埋尸体的地方 , 其实就是丹河 。 秦军与其还要在尸堆上盖一层薄土 , 不如直接将尸体抛进河里 , 这样的处置方式更方便 。
丹河是当地最大的河自然也是当地地势最低、水体容积最大且最隐蔽的天然“尸坑” 。 如果技术水平发展且有关部门政策允许 , 能将丹河从将军岭南岭山脚下的河段进行截流的话 , 从这里开始到高平市的数公里河床下 , 将极有可能发现规模更大、更让人惊骇的尸骨堆垒层 。
对此 , 李俊杰认为 , 根据他查阅的从唐代记录丹河改道等修复丹河的记录和近数十年大量整理丹河的资料 , 没有发现丹河内有尸骨存在 。 在他看来 , 丹河埋尸只是一种空想推论 。
“2011年古战场遗址旁边发现的尸骨坑 , 现场挖出来的骨头一看就是长平之战的尸骨 。 我当时拍了盆骨 , 味道很臭 。 长平之战的尸骨 , 第一个特点大部分的头颅是小头颅 , 第二个特点骨头是红色的 。 这也是我父亲传给我从民间技术角度进行的判断 。 ”
曾有骨粉厂来收购骨头做饲料 民间保护意识已增强
李俊杰告诉红星新闻 , 长平之战尸骨坑在古战场经常发现 , 民间已屡见不鲜 。 由于坑多尸骨多 , 农民种地时有发现 , 在1995年前此类问题经常性出现 , 当地人已经习以为常 。 由于保护意识差 , 挖出尸骨有些就私自处理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