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频繁炒作爆款基金要不得
周琳李晨阳
理性看待爆款基金的品牌效应,需要让爆款基金真正回归市场、回归业绩、回归投资者,需要参与各方梳理清楚基金的发行观念、营销观念和投资理念,引导人们科学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 。同时,还要持续加强对基金行业的监管 。
最近,随着基础市场走出一轮行情,爆款基金发行开始明显升温 。从7月份开始,几乎每周都会涌现数百亿元级别的爆款基金,新基金热销场景更是比比皆是 。同时,随着基金二季报陆续发布,爆款基金遭遇大额赎回、规模“腰斩”的消息也开始出现 。
爆款基金频频面市,究竟是市场行情“太疯狂”“资金太多”,还是营销手段使然?这需要具体基金具体分析 。在得到科学结论之前,投资者对于这类基金的态度不应是“闭着眼睛买卖” 。
自2013年公募基金产品注册制改革以来,我国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和资产管理规模连上新台阶,最新的基金数量已经突破7000只,规模超过16万亿元 。伴随而来的是“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显著,爆款基金产品频出,发行渠道赚得盆满钵满 。
冷静思考后不难发现,所谓爆款基金无非是销路好、卖得多,是一场发行方、销售方、管理方“多赢”的好戏 。这里固然有基金公司的品牌效应,有营销“造星”手段带来的流量红利,但究竟有多少人是出于业绩因素选择爆款,又或者有多少投资者看得清爆款背后的营销手段,这需要好好推敲 。从已经产生的爆款基金看,并非每一只基金都业绩表现突出,反而有相当一部分“老爆款”基金业绩不佳,这也是部分爆款基金规模突遭“腰斩”的重要原因 。那些真正长期业绩突出的基金并不一定是卖得火热的爆款,或者根本不靠“吆喝”赚眼球 。
理性看待爆款基金的品牌效应,需要让爆款基金真正回归市场、回归业绩、回归投资者,需要参与各方梳理清楚基金的发行观念、营销观念和投资理念,引导人们科学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 。
从基金公司角度看,应当更注重可持续性发展,避免过于依赖“造星”策略以及追随市场热点 。基金管理公司要树立长期的品牌形象,就不能依赖仅具有短期优势的“造星”策略,以及“市场跟随”策略,而是要进一步挖掘市场,通过提高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等途径,打造可获得长期超额收益的基金产品,从而吸引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实现公司持续性发展 。即便有监管部门鼓励权益类基金发展的“尚方宝剑”,也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在销售基金时,需全面展示基金经理业绩,更慎重地对待品牌声誉 。
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应当慎重选择爆款基金产品,理性决定交易时机和持有时期 。明星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并不能代表在未来能取得超额收益,爆款产品业绩差异化明显,也证明了并非所有爆款产品均能表现优异,投资者应当理性选择基金,不能盲目“追星” 。同时,投资者不可跟风追随市场走势,尤其避免在市场高点非理性购买基金产品,应养成长期跟踪和持有的良好投资习惯 。
从监管部门视角看,应持续加强对基金行业的监管,敦促基金行业合理发行优质基金产品 。爆款基金产品业绩差异化,折射出我国投资者对于基金产品的了解尚浅 。在信息不对称、优质资产荒叠加的市场环境中,爆款产品在为基金公司带来不菲的管理费时,并不全是能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盈利的优质基金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以及促进基金市场健康发展,监管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监管措施,敦促基金管理公司提高基金产品质量,提醒投资者不要非理性抢购爆款基金产品 。
据《经济日报》
新闻推荐
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调任跨境清算公司,执掌七年力推市场化改革
【甘肃经济日报|频繁炒作爆款基金要不得】采访人员|苗艺伟界面新闻采访人员日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银联总裁时文朝目前已经调任位于上海的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公司,并提名董事...
推荐阅读
- 韩红脸盲现场:频繁叫错名字,周洁琼当场垮脸,宋雨琦被赞高情商
- 最不务正业的四位明星,前三位都饱受争议,唯独她频繁亮相综艺却不被讨厌!
- 天天向上频繁出事,连大张伟也要退出了,那谁能够接班呢?
- 李修平主持《新闻联播》多年零差错,退休后情系家乡甘肃
- 《快乐大本营》停播,频繁被曝黑料,新节目接档主持人只剩何炅
- 朱丹频繁叫错名,是真意外还是卖人设,专业主持人的素养去哪儿了
- 嘉宾重复请、广告太频繁、农活总干不完,被《向往4》劝退
- 《跑男》导演频繁露脸不打码,《向往》导演却经常打码,为什么
- 《青环3》:老成员起内讧?杨迪多次被贾玲嘲讽,在节目频繁黑脸
- 中国好声音:余空更像李玉刚,却频繁提及周深,这句俗语再次应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