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杨玏 《清平乐》《三十而已》表演难度的两个极端 自认人过三十岁,戏路更宽、演得也更踏实( 二 )


杀青特辑中 , 杨玏说了一句:“我怕女生看到这儿已经很生气了 。”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 , 《三十而已》开播不久 , 就有追剧的网友发出灵魂一问:“钟晓芹怎么还不离婚?”杨玏说 , 陈屿和钟晓芹就是很多普通小夫妻都会有的那种生活状态 , 他能从中看到很多人的影子 , 包括自己身边的一些男性朋友茶余饭后也会吐槽、会倒苦水 , 说怎么谈恋爱的时候都挺好的 , 结婚后日子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把这些生活的细节投放到陈屿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
陈屿已经被生活工作和婚姻摁在地上反复摩擦了很久 , 他是亚光的 , 一层眼镜镜片都能阻隔他眼睛里的光彩 。杨玏说 , 陈屿身上是没有任何光彩的 , “你不会在这个人身上找到任何的颜色 , 整体人物的色调就是偏灰暗的 。”
新京报:对你而言 , 饰演陈屿有什么难度和挑战吗?
杨玏:最大的困难是一开始如何让陈屿“黯淡无光” 。我要压制自己的个性 , 把双脚放到那双可能有点别扭 , 甚至不合适的鞋里慢慢磨 。随着剧情的发展 , 陈屿又开始找到了一点生活当中能够燃烧自己斗志的小火苗 , 这一段对我来讲也是有难度的 。我经常和导演讨论 , 如何把控好这种热情的度 。不能离婚后 , 陈屿重新注意到钟晓芹的时候表现得过于热情 , 会说不太通 。包括他情绪崩塌后情感度应该保持在哪儿 , 都有难度 。
新京报:很多女性观众觉得陈屿对钟晓芹太不好了 , 也不怎么关心她 , 只关心鱼 , 性格冷漠自私 。也有男性观众会觉得 , 陈屿就是典型的理科男 , 不太懂风情 , 并不是渣 。你怎么看待这个角色?
杨玏:女性观众的这个感觉我特别同意 , 站在钟晓芹的角度 , 陈屿不是个好老公 。我们所希望的婚姻关系下 , 两个人应该是互相陪伴、支持 , 互相成长 , 让自己能够变成更好的自己 。但在他们的婚姻中 , 两个人已经习惯于不感受对方的情绪和感受 , 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住在同一屋檐下 , 并没有过多的交流 , 而是互不打扰 , 不太需要对方的存在 。当陈屿没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 , 突然婚离了 , 他发现自己很失落 , 才开始想究竟什么是最宝贵和最需要珍惜的 。
男性观众觉得这是典型的理科男 , 只是不解风情 , 我能同意一部分 , 但是我也不得不说 , 我觉得把一类人定义为所谓的理科男或者码农 , 这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 。任何一个族群或者任何一个职业类型的人 , 对待生活 , 对待婚姻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这并不是理由 。作为一个男性 , 在陈屿和钟晓芹身上得到最大的启迪是 , 应该对生活更感性、更敏感一点 , 学会感受到对方的情绪 。
表演
曾经太青涩 , 如今在战斗中成长
不久前 , 杨玏在社交媒体发表了一组名为“祖传‘陈老师’ , 爱我 , 你怕了吗?”的动图 , 他把自己出演的《致青春》《匆匆那年》《三十而已》中三位陈氏主人公放在一起 , 勾起一波回忆杀 。
观众在不善于表达内心的陈屿身上看到那个大学校园中为感情和前途纠结的陈孝正 , 尽管生活经验不同 , 但人们面对的情感选择 , 却又意外相通 。凭青春剧走入观众视野 , 杨玏坦言 , 自己当时太青涩了 , 包括《大丈夫》《小丈夫》 , 都是在表演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演绎的 , “但就是要让自己不停地在战斗中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