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条例 绿色 成效 小区 垃圾 生活垃圾 成绩单 居民 北京市|垃圾分类成绩单初见“绿色成效”

_原始标题是:垃圾分类成绩单初见“绿色成效”
《条例》已经实施三个月 , 全民养成环保绿色生活习惯才刚刚开始 , 北京垃圾分类工作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 。 我们不应只把《条例》视为一个需要执行的法规条文 , 更要把落实《条例》作为提高绿色文明意识、打造城市绿色生活的有效途径 , 不断适时优化策略和方案 , 保障《条例》实施的长期效力 , 使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
北京交出生活垃圾分类三个月“成绩单” 。 8月3日 ,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 介绍北京市推进垃圾分类进展情况 。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5月1日实施以来 , 北京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六升两降”八项成效 。 (相关报道见05版)
【垃圾分类 条例 绿色 成效 小区 垃圾 生活垃圾 成绩单 居民 北京市|垃圾分类成绩单初见“绿色成效”】“六升两降”八项成效包括家庭厨余垃圾分出数量、厨余垃圾分出质量、桶站设置达标率、执法检查力度等六项指标提升 , 以及其他垃圾清运量、问题率两项指标下降 。 尤其是家庭厨余分出数量7月下旬日均突破2000吨 , 是4月下旬日均309吨的六倍多 , 日均分出率为8.13% 。 也就是说 , 与《条例》实施之前相比 , 生活垃圾中有近十分之一可通过厨余垃圾分类回收并处置利用 , 《条例》实施起到了促进绿色环保生活的积极作用 , 并初步显示了积极成效 。
厨余垃圾分出数量提升 , 离不开分出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 , 而分出质量提升又离不开“不合格不收运”机制的倒逼助力 。 《条例》实施后 , 一些小区最初都遇到过由于厨余垃圾分类不合格 , 当天小区内厨余垃圾不能被及时清运的“尴尬” 。 “原来这是要动真格的” , 有了这样的经历 , 小区物业、社区组织等管理者和居民都产生了深刻的危机意识 , 促使自己更加认真履行垃圾分类责任 , 能“破袋”的一定“破袋” , 杜绝混进非厨余垃圾 , 保证分类合格 , 及时清运垃圾 , 确保小区环境清洁卫生 。
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入推进 , 以服务促成效的意识大幅提高 , 是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一项重要成绩 。 一方面 , 从硬件服务看 , 为方便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 , 全市垃圾分类容器设置率达到93.2% , 基本满足了垃圾分类的硬件要求 。 另一方面 , 从“软件”服务看 , 垃圾分类指导员值守率明显上升 , 由5月初的20%—30%上升至7月下旬的56.2% , 为宣传引导居民垃圾分类提供了有力保障 。 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工作 , 越具体、越方便、越有效 , 越能让居民积极参与其中 , 保证分类投放质量 , 推动《条例》全面严格实施到位 。
对于垃圾分类违法行为 , 相关部门监管执法力度持续提升 。 一是严罚生活垃圾“混装混运”违法行为 , 对违规单位及时向社会曝光 。 二是加大对个人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 已立案查处3323起 。 从垃圾分类的装运和个人投放两个环节加强执法检查力度 , 压实各方责任 , 以执法效力规范各方垃圾分类行为 , 有助于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 切实提高城市绿色生活质量和文明意识 。
三个月来 , 北京市居民积极履行垃圾分类责任与义务 , 各方垃圾分类服务与监管责任主体落实执行《条例》 , 执法检查和市级抽查的问题率均呈下降趋势 , 为《条例》实施开了一个好头 。 在三个月执行《条例》的过程中 , 居民、小区物业等相关各方积累了垃圾分类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 也发现了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 , 如部分小区垃圾分类引导员能够起到很好的监督指导作用 , 可以适当保留和延长这个岗位 , 以巩固工作效果 。 又如 , 针对少数小区存在的违规倾倒建筑废弃物现象 , 可主动向居民提供正确清运建筑废弃物的方法和途径 , 力争从源头遏制“偷倒”行为 。
《条例》已经实施三个月 , 全民养成环保绿色生活习惯才刚刚开始 , 巩固好经验、好做法 , 克服新困难、解决新问题 , 北京垃圾分类工作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 。 我们不应只把《条例》视为一个需要执行的法规条文 , 更要把落实《条例》作为提高绿色文明意识、打造城市绿色生活的有效途径 , 不断适时优化策略和方案 , 保障《条例》实施的长期效力 , 使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