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考古发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于距今约4500年前
_原题为 考古发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于距今约4500年前
新华社西安8月6日电(杨一苗、白妮民)通过研究陕西省北部榆林地区多处考古遗址中的动物骨骼 , 考古工作者发现 , 在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期间 , 生活在此区域人们的肉类“食谱”经历了从野生动物为主到以牛、羊等家畜为主的变化 , 据此可以佐证中国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形成于距今约4500年前 。
今天的陕北榆林地区地处中国农牧交错带 , 西北边是欧亚大草原牧区 , 东南边是农耕区 , 属气候环境和生业变化的敏感地带 。 近十几年 , 随着这一区域基本建设和考古项目的开展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联合发掘了3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 已初步建立榆林地区从仰韶晚期到龙山时代后期 , 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期间较为完整的文化发展序列 。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胡松梅介绍 , 考古工作者在这些遗址中收集了大量人骨、动物骨骼及植物资料 , 通过动物考古学研究发现 , 在距今约5000年至4500年仰韶晚期的大古界、杨界沙等遗址中 , 出土的动物骨骼以野生动物为主 , 包括草兔、狍、雉等 。 而家养动物主要是猪和狗 , 比例一般少于40% , 没有可以确认的绵羊和黄牛 。
【动物|考古发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于距今约4500年前】胡松梅说 , 时间再向后推移 , 在龙山时代早期贾大峁和庙梁2期遗址中 , 发现了黄牛和绵羊的骨骼 , 但数量较少 , 说明这一时期畜牧经济的雏形开始形成 , 当时的生业仍然是以农业为主 , 畜牧、狩猎和采集为辅的多种生业模式 。
而到了距今4300年至3800年的龙山晚期和夏代早期 , 在石峁、木柱柱梁等遗址中 , 发现的动物骨骼中家畜的数量一般都达到了80%以上 , 且主要以家养绵羊和山羊、黄牛及家猪为主 , 其中羊和牛占到总数量的60%以上 。
从动物种类及家养动物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 , 这一区域畜牧经济的成分在龙山时代逐步上升 , 农业经济相对减弱 , 在这个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中 , 中国北方逐渐形成了一直延续至今的农牧交错带 。 胡松梅说 , 中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 , 位于欧亚草原早期青铜文化和中原地区古代文化之间 , 对这一区域史前时期文化及经济形态的研究 , 有助于深入了解欧亚与中原地区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 (完)
推荐阅读
- 回头再看,才发现单依纯夺冠根本就是阴差阳错,果然是无巧不成书
- 《朋友请听好》回归,爆笑且治愈,但何炅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 假富二代相亲:自称法国海归年薪30万,上门采访发现1顿吃1个馒头
- 68岁阿姨寻找50年前初恋,发现对方竟终生未娶,两人终于再续前缘
- 宋智雅陷入假货事件后,节目中牵手的男嘉宾被发现已取关女方,这速度太快了
- 《追光吧!》赛程过半,发现他才是这季比赛最大的黑马
- 伍珂玥纯粤语新歌发布,听完之后梦回《好声音》,但也发现有欠缺
- 《疯狂动物城》欢乐好声音2终极预告在哪里…
- 发现宝藏女孩的节目来了,宋雨琦搞气氛,导师韩红,单依纯够仙
- 治愈放松很重要,细心点充分能发现自己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