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发大会成为美丽河北建设重要抓手( 二 )


五年来 , 省市旅发大会共打造重点观摩项目404个 , 以580亿元的财政投资撬动了3300亿元的社会投资 。 共打造各类新业态项目287个 , 提升老景区222家 , 助推了全域旅游示范区、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品牌创建 。 2019年 , 北戴河区、涉县、易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 这几年 , 白石山、广府古城、清西陵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增绿山林、美化环境 ,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塞罕坝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 ,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 为举办第三届省旅发大会 , 承德在坝上地区整体打造了全长180公里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 , 将塞罕坝林场、御道口牧场、京北第一草原等串珠成链 , 并对沿线进行综合整治 , 全面提升旅游体验和公共服务设施 , 构建了坝上生态旅游新格局 。
“在这一过程中 , 坝上地区共植树5000余万株 , 造林面积60.7万亩 , 其中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沿线就植树近140万株、绿化1.8万亩 。 ”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甘彦秋说 , 举办旅发大会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互促共荣 , 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
近年来 , 省市旅发大会始终把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地位 , 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会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 。 据统计 , 2016年以来 , 全省通过举办旅发大会共植树造林394.7万亩 , 植树总量约2.9亿株;实施生态修复1616.3平方公里 , 新增绿地面积447.8万亩;拆除违建、临建约1200万平方米 , 清理垃圾近1500万吨 , 整治河道1300余公里 。
石家庄在举办第四届省旅发大会过程中 , 以打造“滹沱河生态走廊”为重点 , 共植树近225万株 , 生态恢复、修复近48平方公里;衡水在首届市旅发大会期间 , 推动湖区清淤37万立方米 , 修复了43平方公里的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邯郸在第二届市旅发大会期间在峰峰矿区实施绿化改造5.7万亩 , 完成28项矿山治理任务 。 通过生态优化与环境治理 , 旅发大会的举办使“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变成了无边的景区、优美的风景 , 在多地促成了“黑色变绿色、矿山变青山、湿地变胜地”的蜕变 。
扮美乡村、致富乡亲 , 拓展脱贫攻坚路径
涞水县计鹿村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区贫困村 , 山清水秀但耕地少且贫瘠 , 交通又闭塞 , 外出打工是之前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 2016年 , 首届省旅发大会的举办为该村发展旅游摆脱贫困带来了难得契机 。
计鹿村作为首届省旅发大会重点打造的206公里风景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 被纳入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野三坡的辐射范围 , 吸引来了荣盛集团的四季圣诞小镇旅游新业态项目 。 该村也被整体改造成了带有北欧风格的旅游小镇 , 特色民宿等旅游服务随之兴起 。 计鹿村党支部书记郭秀龙说 , 发展旅游以来 , 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到村里 , 要么去小镇打工 , 要么自己当老板 , 近三分之一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创业 , 全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
计鹿村只是从旅发大会和旅游业发展中受益的众多贫困村庄之一 。 在筹办首届省旅发大会过程中 , 涞易涞三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 , 改造升级或新建了64个旅游专业村 , 乡村游成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 。 涞水县进一步探索形成了“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新模式 , 成功入选2018年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 。
几年来 , 省市旅发大会举办始终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 , 优先选择贫困地区作为旅发大会承办地 , 并将扶贫重点区域纳入观摩线路与项目 , 共带动498个贫困村、22.8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 通过旅发大会平台 , 推动打造了西柏坡、野三坡、白洋淀、衡水湖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片区 , 带动1129个村发展乡村旅游 , 形成了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大激店音乐文化小镇、馆陶粮画小镇等一批带动性强的乡村旅游龙头项目 , 实现了由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乡村资源向乡村产业转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