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上海相册|?不属于我们的时代

摄影师 郑知渊 文字 负二 特约编辑 吕正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梁嫣佳
【编者按】
独立摄影师郑知渊用120画幅相机拍摄了这组照片 , 他说 , “在街头游走 , 城市迎面而来 , 风景无穷无尽 。 我能看到风景中的一切 , 它们都是熟知之物 。 它们正在我的眼中无休止的变化着自己 , 不断占据新的地理位置 , 新的心理位置 。 ”风景变化的实质是时代在变化 , 城区在进化 。 作家负二则用文字逆思考着当城区慢于时代的变化 , 逐渐老龄化对我们的影响 , 因为最后每一个人都会踏足其中……
【大城】
「澎湃新闻」上海相册|?不属于我们的时代外滩 , 2008
「澎湃新闻」上海相册|?不属于我们的时代外马路 , 2010
「澎湃新闻」上海相册|?不属于我们的时代武宁路 , 2009
「澎湃新闻」上海相册|?不属于我们的时代徐家汇 , 2009
「澎湃新闻」上海相册|?不属于我们的时代宜昌路 , 2010
「澎湃新闻」上海相册|?不属于我们的时代河南南路 , 2015
不属于我们的时代
我看着那些照片 , 最近的拍摄于一年前 , 最远的不过是十二年前这个城市的景象 。 这其中有些地方我去过 , 有些地方没有 , 有些地方与我的记忆错位 , 有些地方印象模糊 。 那些拍摄于五年、十年、十二年前的照片 , 无论熟悉与否 , 看上去都显得像是上一个时代的景象 , 显得陌生而遥远 。 我在想 , 2010年明明没那么久远 , 为什么镜头中的景象却让人感觉意外地遥远——后来我意识到 , 那大概是因为拍照片的人从这城市的那么多角落中挑出了一些幸运儿 , 或许他自己并未意识到 , 但仅仅是五年、十年就让一地的街景变得陌生 , 其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
那意味着他走过的、拍下的这些地方 , 仅仅过了五年、十年的时间 , 就已经面目焕然一新 , 而“旧日情景” , 就开始变得让人怀念——啊 , 原来这些地方当年是这个样子的啊 。 就像虹口的新中心瑞虹新城 , 我妈老是唠叨 , 她和我爸刚转业回上海的时候 , 曲阳路四平路这里 , 还是一片农田呢 , 虹镇老街 , 是闻名的棚户区呢 , 如今不单我的母校在那里兴建了新校区 , 整个地块都已变做房价十几万一平的高大上地段 。
但不是每一个社区都有这种幸运的 。
如果你想在上海找一个没那么幸运的样本 , 那么与瑞虹只隔一条四平路 , 浦西内环内的东北角 , 虹口与杨浦交界部分的那一大片居民区 , 大概是个典型地块 。 我在这片上海市居住人口最密集、老龄化率最高的区块住了二十五年 , 我如今回头看曲阳地区十年前、二十年前的照片 , 都并不觉得陌生 , 也不会觉得老旧——因为二十年前它就已经是这个样子 , 就像一个老人到了一定岁数从外表看上去就停止衰老了一样 。
我曾住了二十五年的弄堂 , 房龄最久的房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 最新的那两排建于八十年代 。 附近的小区楼龄也差不多 , 大部分老公房都建于改革开放前 。 夹杂着建于九十年代的高层塔楼——“次新房”那种东西 , 大概要过了四平路往瑞虹方向走才能找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