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才#“田秀才”张晓枝
走进门源回族自治县鑫晟达农工贸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地排列着,鲜红的西红柿缀满枝头,一片片碧绿的叶子间,结满了又细又长的黄瓜,远远就能闻到果蔬的清香 。
“这是吊瓜,水分多,口感好;这是水果玉米,摘下来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煮熟吃;这是陇椒,产量高……”合作社理事长张晓枝,脸上满是喜悦,边走边向我们介绍 。
1972年生于甘肃省敦煌市的张晓枝,初中毕业后,便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他干过各种零工,接触过很多行业 。后来整整干了6年的农资销售,虽然吃了不少苦,但也学习掌握了很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专业知识 。
带着一份对农业、农村的热爱,张晓枝于2008年来到青海省门源县,想在这里发展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刚开始,他从事阿姆斯有机肥的试验种植及销售,为了干好自己的事业,他在全县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进行试验 。风里来,雨里去,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从不放弃任何学习和探索磨炼的机会 。
几年下来,张晓枝的业务知识和从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职业品格也得到了农牧部门和当地群众的普遍认可 。慢慢地,这位来自外地的创业汉在门源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
在从事有机肥销售的3年时间里,张晓枝发现门源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农户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而且当地的种植结构也很单一,一种发展蔬菜生产的念头在他心中萌发 。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1年门源县东川镇在山东省援建下,盖起了8幢温室大棚,而当时设施蔬菜生产对门源来说是一个空白,专业人员极其缺乏,还有一部分人怕吃苦望而却步 。张晓枝果断做出了选择,决定将大棚承包下来进行蔬菜种植 。他于2011年成立了合作社,开始了农业生产之路 。
温室蔬菜生产相对其它作物来说,技术方面要求比较高,再加上张晓枝刚刚接触,虽然付出了艰辛和努力,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反而更坚定了他创业的决心和毅力 。他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并多次参加省、州、县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农牧民培训班 。
功夫不负有心人 。通过多年的努力,张晓枝经营的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合作社生产的蔬菜因品种繁多、品质好、口感佳而受到当地群众的青睐 。
张晓枝的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菜篮子生产基地、示范合作社等,目前基地共有大棚98幢,露天蔬菜种植面积300余亩,蔬菜品种达20余种,并通过注册“东川老干”蔬菜品牌与门源县内两家超市签订了购销订单,实现了农超对接,年销售蔬菜达600余吨,年产值500余万元,每年上缴税金达40余万元 。张晓枝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积极响应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带动周边农户124户,其中贫困户27户104人,每年发放人工工资160万元 。
【#田秀才#“田秀才”张晓枝】张晓枝的足迹也走遍了农牧民培训的课堂、田间地头,如今的他从一个农民企业家变成了农广校的一名兼职教师、一名土专家、田秀才 。但他也从没忘记党和政府的培养,在2014年扶贫日捐款42万元,在今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捐款1万元,他说:“危难时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表达我的一点心意,比起国家对我的支持,算不了什么 。”
推荐阅读
- 古代春节送礼风屡禁不止 进门先打点看门人
- 晚清官场“门子”索贿 没有红包就休想进门
- 纪晓岚“恋童癖” 最爱13岁进门的两个妾
- 为什么在正月初五的时候人们要迎财神进门?
- 晚清官场“门子”索贿 没红包休进门
- 揭秘晚清官场“门子”索贿 没红包休想进门
- 晚清官场“门子”索贿 没拿出红包休想进门
- 晚清官场“门子”索贿 没红包休想进门
- 纪晓岚重口味“恋童癖” 最爱13岁进门的两个妾
- 第一次坐飞机咋才能装出经常做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