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防联控 京津冀共享碧水蓝天

京津冀地域相连 , 人缘相亲 , 大气和水环境连为一体 。
近年来 , 京津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 联防联控机制走在了全国前列 。 天津积极与京冀生态环境系统交流互动、形成合力 , 跨界污染应对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
大气环境治理讲究区域性 , 水环境治理也需要按照流域进行治理 。 因此 , 抓住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协同” , 才是抓住了治理的关键 , 抓住了治理最本质、最自然的东西 。
举措统一:明确执法重点 共享环境信息 
近日 , 京津冀三地共同召开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视频会议 , 动员部署2020至2021年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重点工作 。
近几年 , 每年都会召开京津冀三地的执法联系协调会 , 明确执法的重点方面 , 协同性很强 , 信息也越来越通畅 。 在解决一些跨界污染的执法问题上 , 迈出了很大的步伐 。
2019至2020年度 , 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实现了联动层级下沉 , 打破“层级壁垒” , 使执法联动机制进一步拓展、完善和深化 , 共组织执法联动50余次 , 切实解决了一批交界处环境违法问题 , 清理了一批“散乱污”项目 , 推动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
【|联防联控 京津冀共享碧水蓝天】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李东告诉采访人员 , “今年 , 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联合执法工作 , 共同排查、处置跨区域、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违法案件 , 加大对三地交界处和‘飞地’的执法检查力度 , 打击区域环境违法行为 。 ”
特别是对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加强监管 , 严厉打击医疗废物、废水跨区域违法倾倒、非法转移等违法问题 , 严厉查处医疗废水未经消毒处理违法排放行为 。
冷面孔治污 , 热心肠解难 。 三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互认执法正面清单 , 主动对企业进行指导帮扶 ,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 同时严厉打击偷排偷放、弄虚作假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 , 形成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 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的执法态势 。
标准统一:结合地方特点 建立治理机制 
据了解 , 目前 , 从大气环境方面来说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应急预案的标准 , 京津冀三地都是完全统一的 。 从水环境来说 , 京津两地水的排放标准是基本一致的 。
标准统一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 但这个趋势和方向是明确的 。
为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 自2013年首次出台《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以来 , 天津先后六次对《预案》进行修订 , 三地预警分级标准、预警发布门槛、预警减排比例逐渐达成统一 , 应急应对措施逐年细化 , 为消减污染峰值、有效缓解京津冀三地重污染天气作出了重要贡献 。
引滦水是天津市的重要饮用水源 , 加强引滦水源保护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 也是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重要内容 。
在生态环境部和财政部的指导下 , 天津和河北签订了第二轮《引滦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 每年中央出3个亿、河北出1个亿、天津出1个亿 , 专门用于引滦上游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 已经持续4年 , 该措施的效果非常明显 。
此外 , 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每年以一个区域为轮值组长 , 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应急演练 , 制订了《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方案》 , 在龙河、凤河、潮白河等跨界水流域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 联防联控机制有效提升了京津冀三地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协同指挥与处置的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