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4招应对老人常见的“脑供血不足”
有些中老年人经常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 , 凡事都打不起精神来 , 到医院进行如CT和MRI检查以及神经体征检查却没有发现异常 , 其实这些都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 , 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 。
本文插图
中老年人易患慢性脑供血不足
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 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 , 其所需氧全部由血液供给 , 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大脑才能正常活动 。 衡量大脑血液供应的标准是脑血流量 , 正常成年人平均脑血流量为每分钟100克脑组织40~60毫升 。 值得注意的是 , 大脑对血液供应不足非常敏感 。 一般 , 脑血流量降到正常值的75%~85%时 , 人就会产生判断错误和意识障碍 , 降到正常值的51%~65%时 , 即可出现昏迷 。 脑循环停止几秒钟就会导致丧失知觉 , 几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性的神经元损伤 。 若大脑供血不是完全阻断而是慢慢地减少 , 这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 。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 据统计 , 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 , 换句话说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 究其原因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大脑的血液供应会逐渐减少 , 儿童时期脑血流量约为100毫升(100毫升/100克脑组织/分) , 成人约为50毫升(50毫升/100克脑组织/分) , 而健康老年人只约为35毫升(35毫升/100克脑组织/分);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 , 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 , 因此只要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 , 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 , 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
本文插图
防慢性脑供血不足学4招
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 主要症状是反复出现头晕、头昏、头痛症状 , 常伴有心烦、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 , 但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 因而会延误治疗时机 。 其实 , 慢性脑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的 , 正确治疗往往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忍耐拖延不及时治疗 , 常常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 很可能引起脑梗塞甚至痴呆 。
对于已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的人而言 , 找到病因并积极控制是关键 。 如:“三高”人群 , 应尽可能地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以防脑血管进一步病变 , 加重脑供血不足;心衰、房颤、颈椎病患者等也应积极治疗 。 而对于正常人而言 , 随着血管的老化也难免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 , 积极预防是关键 。
本文插图
预防慢性脑供血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去除危险因素 , 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
(2)注意合理饮食 , 平时常吃新鲜蔬菜(如洋葱、西红柿等)、水果、鱼、黑木耳、少量醋、干红葡萄酒等 , 可以起抗氧化作用 , 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
本文插图
(3)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 如快走、慢跑、散步等 , 每次30~40分钟 , 每周至少5天 , 或者打打太极拳、垂钓、登山等;
(4)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用脑 , 尤其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 , 应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 , 平时适当看看电视、报纸或做些手工劳作或家务事 , 也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 , 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 , 陶冶性情 , 增强脑的思维活动 。
推荐阅读
- 养生段子手健康脱口秀 春节来新闻坊 一道听医讲
- 39岁贾玲再次胖出天际,脖子三层肉,长裙遮不住粗腿,担心她的健康
- 曝光“毒奶粉”,严重威胁53万孩子的身体健康,许多家长却还在买
- 深晚报道 |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启航举办“夜青守护”深宵外展活动
- 《令人心动的offer》健康宣传考核
- 央视栏目组来博白,拍摄录制《健健康康大年》春节特别节目
- 《荣耀时刻》栏目大健康系列嘉宾助力西安抗疫
- 老年人硬核相亲,比年轻人还挑剔:要年轻有文化,脸上褶子不能多
- 专访舞林新生代深圳人气之星 壁虎漫步组合:释放活力,跳出健康,舞出精彩
- 《哎呀好身材》海浪季官宣定档12月5日,陈宥维罗予彤徐梦洁周九良解锁健康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