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廊坊市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化

_原题是:亮丽“志愿红” 温暖一座城——我市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化)
廊坊 , 一座因爱而温暖的城市 。

在这个城市里 , 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2100多个 , 在“燕赵志愿云”注册志愿者达55万人 , 在市区公共场所、社区、窗口等建设了45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 , 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达200万人次……志愿者的身影和智慧闪现在廊坊的角角落落 , 引领社会不断迈向新的精神高度 , 形成了志愿精神薪火相传的可喜局面 。
近年来 , 廊坊市志愿服务工作延续雷锋精神 , 从倡导“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助人为乐社会风气 , 到“让志愿服务成为生活时尚”的崇德向善引领 , 无不彰显大爱与奉献的情怀 , 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并肩前行 , 志愿精神早已融入廊坊人的灵魂 , 并在传承中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 焕发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
红色磁场 , 串珠成链 , 汇聚起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
“年初 , 湖北武汉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 , 我也因探亲滞留武汉 , 看着医护人员紧张忙碌 , 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 ”文安县小伙卢岩玮遂向当地公益组织报名加入了抗“疫”志愿者队伍 。 在武汉期间 , 他号召成立的爱心联盟为17支医疗队和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共计千余名医护人员捐赠了生活物资 。 他在武汉街头驾驶着“冀R”车 , 成为支援武汉医护人员的“后勤兵” 。
“岁数大了 , 腿脚也不方便 , 巡逻、排查干不了 , 但我们能在村口为过往群众测体温”“别说是下雪 , 就是下刀子 , 也要站好自己这班岗”“趁热吃吧 , 你们辛苦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 ,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 , 我市20余万名志愿者手握火种 , 尽己所能、不计得失 , 用志愿服务汇聚起凡人善举的暖流 。
他们与时间赛跑 , 认真做好排查员、信息员、心理咨询员;他们主动请缨 , 昼夜值守在乡村、社区疫情防控卡口 , 成为防疫一线的“生力军” ,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志愿力量 。
哪里有需要 , 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
今年3月 , 廊坊市开展了以“创城 我们一起”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 来自市直各部门、中省直驻廊各单位和安次区、广阳区、廊坊开发区区直部门的全体志愿者积极参加 ,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 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 共建美丽廊坊 。
一时间 , 爱的暖流 , 汇聚在朝气蓬勃的廊坊 。 在公交站点、拥堵路口 , 志愿者冒着烈日疏导交通 , 向行动不便的路人伸出援手;在“廊坊有礼 文明健康”部门单位分包路段志愿服务活动中 , 志愿者走上街头 , 手持笤帚簸箕 , 捡拾烟头纸屑 , 保持路面整洁;在社区 , 志愿者入户宣传、帮扶 , 为群众普及创城知识 , 为困难群众点亮希望之灯;每个“星期六文明行动”中 , 90多支志愿服务队、2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各个社区、车站公园、广场乡村……志愿服务精神涌动全城 。
建好阵地 , 各展风采 , 推动志愿服务精神在廊坊蔚然成风
今年6月28日 , 正值固安产业新城开发建设十八周年 , 这一天 , 也是固安志愿者节 。
18年来 , 华夏幸福党员志愿者牵头发起成立了固安幸福志愿服务会 。 经过多年发展 , 固安产业新城内已培育孵化出68个幸福荟社团 , “人人都是志愿者 , 人人都是受益者”“有时间做固安志愿者”的城市志愿服务在固安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 2018年 , 固安全面启动“志愿之城”建设 。 截至目前 , 固安全县志愿者超过7万人 , 活跃的固安志愿者超过1.5万人 , 服务居民超十万人 , 建成全省首座以志愿服务为主题的生态公园 。
“谢谢叔叔阿姨们 , 我一定好好学习 , 长大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 ”近日 , 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廊坊爱心公社阳光使者驿站一行9人 , 走进固安县固安镇朱各庄村大槐树书屋 , 看望这里的留守儿童 , 开展了“我的书屋我的梦 , 第二课堂助成长”公益活动 , 带孩子们体验折纸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 让孩子们感受快乐童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