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描写魏晋名士风流的《世说新语》是依据什么完成的?( 四 )


(《世说新语·容止》)
, 他便因此而十分自负 。 上引文中自比刘琨
(字越石)
而受到奚落 , 便反映了他的求名心态 。
今人余嘉锡曾怀疑《语林》这条记载虚妄:“余谓温太真识温于襁褓之中 , 闻其啼声 , 称为英物 , 则其声必不雌 。 刘真长许为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 , 则其雄姿可想 。 亦何至眼小面薄 , 如《语林》所云者?此盖东晋末人愤温之自命枭雄 , 觊觎神器 , 造为此言 , 以丑诋之耳 。 ”
(《世说新语·容止》“刘尹道桓公”条余嘉锡笺疏)
这里余氏只是猜测 , 并无实据 。 况桓温此类事情并非一例 , 他征蜀时曾得见诸葛亮时小吏 , 年百余岁 , 遂问曰:“诸葛丞相今谁与比?”意欲自比诸葛亮 。 吏答曰:“葛公在时 , 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 , 正不见其比 。 ”
(见《续谈助》本殷芸《小说》引《杂记》)
正与《语林》所记异曲同工 。 说明人物品藻活动中人们求名心切的精神状态 。 尽管这个故事未被《世说新语》吸取 , 从中却也能看出东晋人对人物品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面貌的变化已经有了相当清醒的认识 。
《郭子》对魏晋以来文人名士精神领域的巨大变迁认识得更为清醒
郭澄之的生活年代比裴启大约晚半个世纪 。 与《语林》相比 , 《郭子》对魏晋以来文人名士精神领域的巨大变迁认识得更为清醒 。 《语林》书中那些缺乏故事性和带有怪异游侠色彩的故事在《郭子》中几乎荡然无存 , 说明郭澄之已经把以故事形态反映人物品藻和清谈玄学风潮作为自己编书的唯一目的 。 其中很多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清谈活动的精彩场面: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语 , 往反精苦 , 客主无间 。 左右进食 , 冷而复暖者数四 。 彼我奋掷麈尾 , 毛悉脱落 , 满餐饭中 。 宾主遂至暮忘飧 。 殷方语孙卿曰:“公勿作强口马 , 我当并卿控 。 ”孙亦曰:“卿勿作穴鼻牛 , 我当穿卿颊 。 ”
(《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四 , 《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七百三引)
张凭举孝廉 , 出京 , 负其才气 , 谓必参时彦 。 欲诣刘真长 , 乡里及同举者咸共哂之 。 张遂径往诣刘 , 既前 , 处之下坐 , 通寒暑而已 。 真长方洗濯料事 , 神意不接 。 良久 , 张欲自发 , 而未有其端 。 顷之 , 王长史诸贤来诣 , 言各有隔而不通处 。 张忽遥于末坐判之 , 言约旨远 , 便足以畅彼我之怀 。 举坐皆惊 , 真长延之上坐 。 遂清言弥日 , 因留宿 , 遂复至晓 。 张退 , 刘曰:“卿且前去 , 我正尔往取卿 , 共诣抚军 。 ”张既还船 , 同侣笑之曰:“卿何许宿还?”张笑而不答 。 须臾 , 真长至 , 遣教觅张孝廉船 , 同侣惋愕 。 既同载 , 俱诣抚军 。 至门 , 刘前进 , 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 。 ”既前 , 抚军与之语 , 咨嗟称善 , 数日乃止 , 曰:“张凭劲粹 , 为理之窟 。 ”即用为太常博士 。
(《北堂书钞》卷六十七 , 《艺文类聚》卷四十六 , 《太平御览》卷六百十七、二百二十九引)
从这些故事中 , 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清谈活动的具体过程和人们对它的热衷迷恋程度 。 因而这些故事都理所当然地成为《世说新语》的重头戏无论是内容方面 , 还是艺术表现方面 。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 , 广大妇女从精神气质到生活行为的崭新面貌 , 是整个魏晋时期精神变迁的一个重要内容 。 从王夫人的“林下风气”胜过顾家妇的“闺房之秀” , 就可以看到那种循规蹈矩、温文尔雅的闺中淑女形象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陈旧的俗套 , 能够与竹林名士风范等量齐观的新女性风采才是备受瞩目的新潮 。 这一认识在《郭子》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 书中收录了许多敢于和传统礼教和女训背道而驰的新女性故事 , 如贾充女
(或云陈骞女)
主动通过婢女私自与父亲的下属官员韩寿私通 , 最后达到结合目的 , 是中国文学中较早的青年女子私自决定个人婚姻问题的范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