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昔日黑土滩 如今绿意浓——青海果洛草原生态治理见闻
新华社西宁9月11日电题:昔日黑土滩 如今绿意浓——青海果洛草原生态治理见闻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占轶
骑着摩托车行驶在草原间的小路上,望着满眼绿意的草原,44岁的牧民多智觉得心里既踏实又惬意 。
“草原并非一直这样美丽,10多年前,我家的草场突然‘生病’了,光秃秃一大片,几乎寸草不生,牛羊没有吃的 。”多智回忆说 。
【「新华社」昔日黑土滩 如今绿意浓——青海果洛草原生态治理见闻】多智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窝赛乡直却村的牧民,当时,由于黑土滩扩散导致草场退化,他不得不卖掉家里的牛羊,离开家乡,一家四口人搬到达日县城,靠打零工过活 。
黑土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草原灾害 。在过度放牧、气候变化、鼠害泛滥等因素叠加作用下,草场严重退化,毫无价值的毒害草取代了原生牧草,又经风蚀和水蚀后形成裸露土地 。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处三江源核心区 。长期以来,黑土滩犹如溃烂的疮口在草原上蔓延,严重影响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果洛干部群众心头的伤痛 。
“黑土滩不断侵蚀草原,让草原丧失了生产和生态功能 。”对于黑土滩的危害,果洛州草原工作站站长贺有龙深有体会 。自2005年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启动后,黑土滩治理项目在果洛等地逐步开展 。
为了让黑土滩重新“披绿”,果洛州花大力气培育合适的草种 。“经过反复尝试,我们研究培育出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的早熟禾,能够在黑土滩生长,目前果洛州已种植了近三万亩,处于大量扩种取草籽的阶段 。”贺有龙说 。
除了科学治理,黑土滩治理还离不开群众的共同参与 。在果洛州达日县等地,牧民群众自筹资金购买种草工具,主动加入和黑土滩的“斗争” 。
自2019年起,果洛州还率先在青海实行“草长制”,建立了草原管护网格化和管护队伍组织化制度,把草场承包、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纳入管护体系,形成全区域覆盖,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现草畜联动,维护和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形成了一整套草地资源保护管理发展模式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
每撒下一粒草种,都是挑战黑土滩的战书 。每治理一片黑土滩,都在靠近绿水青山的梦想 。如今,在果洛州黑土滩、黑土坡最严重的达日县,已治理黑土滩122.46万亩、黑土坡7.5万亩,当地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
为了恢复更多的草原,果洛州已启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再治理黑土滩126万亩,黑土坡119万亩,植被盖度达到65%以上;改良退化草原139万亩,植被盖度达到85%以上 。
草原恢复后,多智如今重新回到家乡开始放牧,加上草原管护员每月1800元的工资,让多智一家有了稳定的收入,更坚定了他守护家园的决心 。
多智说,草原的“病”好了,他打算适当地多养几头牛,一边放牧一边保护好家园 。像多智一样,更多的牧民,正把绿色的梦编织在江源大地上 。(完)
推荐阅读
- 阿房宫简介 揭秘昔日秦帝国的天下第一宫
- 圆明园简介 揭秘昔日“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 鲁迅也是彩民?昔日所买11元竞马彩票被发现
- 咸阳宫简介 揭秘昔日秦帝国的大朝正殿
- 太极宫简介 揭秘昔日唐帝国的大朝正殿
- 卢沟桥|卢沟桥的历史
-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 李世民究竟为什么要重用昔日仇人魏徵
- 探访“甄嬛故居” 目睹盛世皇太后昔日风采
- 殷梨亭和昔日恋人之女杨不悔之间的忘年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