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绿水青山富武隆
仙女山观光小火车行驶在公路上 。
【人民网■绿水青山富武隆】牛群正在穿过公路 。
夜幕降临 , 大山深处的一个U形峡谷 , 高低落差180米的天然表演剧场坐落于此 。 2012年打造的“印象武隆”山水实景剧由远及近的船工号子先声夺人 , 紧接着一群身穿蓑衣的纤夫 , 编着小辫的渔娘 , 划水而至的渔船……
乌江边上 , 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活图景映入眼帘 。 剧情再现了早年乌江纤夫的悲壮出工和离别场景 。 表演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武隆区的农民 , 他们白天干活 , 夜晚便换上演出服 , 融入剧情打造的热闹场景中 。
适逢中外专家学者共话绿色发展大会 , 89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喀斯特权威卢耀如在论坛上讲述着他眼中的武隆绿色发展故事:60多年前 , 武隆因大山而贫穷落后 , 如今却因绿水青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庆武隆区仙女山的高原草甸有条笔直高低起伏的“最美公路” , 因四季景色各异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摄影爱好者 。 尤其是在夏季 , 重庆市区高温难耐 , 距市区两小时车程的仙女山天然草场吹来的却是阵阵凉爽的风 。 行走在“最美公路上” , 道路两旁绿草茵茵 , 过往的观光小火车、游人与悠闲吃草的牛马共同形成一幅惬意温馨的画面 。
在去往天坑的路上 , 当地人说:这里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 。 坐直梯下到天坑底部 , 向天仰望 , 蓝天白云飘浮在洞口上方 , 四壁被风化的钟乳石和明显喀斯特地貌特征的悬崖峭壁上长满了青苔和绿植 。
拾级而下 , 眼前别有洞天 。 几位挑滑杆的老汉正在吆喝游客们乘坐下山:“农闲时到这儿卖点苦力 , 让自己手头上有些活钱”一位歇脚挑滑杆的老汉告诉我 。
继续下行 , 只见对面峭壁里缝隙里流出的山泉水倾泻而下 , 形成的瀑布是夏天孩子们戏水冲凉的好去处 。 走在峡谷通幽的板径小路上 , 潺潺溪水悦耳动听 。 弯曲的石板小道两旁 , 一座百年寺庙掩映在几近遮天蔽日的茂密竹林中 , 国内几部电影外拍地都曾选择在这里 。
一位自驾前来的哥们儿告诉我:“21年间 , 我来武隆的次数有156次 。 我曾走遍全国乃至世界的千山万水 , 可心中独爱武隆 。 我经常组织自驾车队到这玩儿 , 在这不用导航 , 我就是武隆的活地图 。 不瞒您说 , 我还是武隆的荣誉市民呢!”
确实 , 武隆很难不让人心驰神往 。 它地处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处 , 林木茂盛 , 山水秀美 , 辖区有汉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13个民族 。 “武隆区的森林覆盖率达64.5%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95%以上 。 还有691处可开发旅游资源串珠式密布全境 , 是国家推广全域旅游示范区……”向导边走边详细介绍了大自然赋予武隆的“瑰宝” 。
这里的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农家乐、山野人家等各种生态宜居点缀山水之间 。 绿水青山换来了他们的小康生活 。
推荐阅读
- 学者 欧美二战老兵和中国有许多共同语言
- 青海日报@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
- 『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
- 『青海省』守护绿水青山的科技环保利器
- [人民网-人民日报]前三季度直播相关投诉举报2.19万件 带货占比近6成
- 「新华网」二十年如一日 守护绿水青山
- 『』人民网专访|豆果美食X良润烘焙:强强联手打造线上线下循环 驱动新消费
- 很喜欢看《乡村爱情》系列剧,《绿水青山好日子》阵容和故事咋样,是否值得期待
-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果洛:普惠金融进牧户 扶贫活水润草原
-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玉树:引金融活水 助力“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