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天下旅游]绿色长白山的生产力密码( 二 )
为了让林业人适应禁伐的新生活 , 长白山区林业系统重新审视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 , 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绿色产业 , 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
行走在位于长白山脚下的大戏台河原生态景区 , 高负氧离子含量的新鲜空气 , 让人置身天然森林氧吧 。 这个由长白山森工集团白河林业局黄松蒲林场自筹资金自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 , 实现了林业企业“变砍树为看树”的绿色转型发展目标 。
职工们以股份制形式集资384万元 , 创立吉林大戏台河生态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 黄松蒲林场借助长白山北景区登山必经之路的优势 , 重点打造了大戏台河、神奇魔界景区等十大景区 。 在景区辐射带动下 , 住宿、餐饮、运输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 实现了“变白天游为全天游、变夏天游为全年游、变观光游为休闲游、变浅层游为深度游”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近年来 , 长白山一改冬季封山 , 将冰雪资源作为重要旅游资源 , 提出“冬季来长白山 , 不封山只疯玩” , 借冬奥会契机 , 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形成我国冰雪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
幅员面积与上海市相当的白山市抚松县位于环长白山C型旅游线路中间点 , 地处长白山粉雪核心区 , 森林覆盖率近87% 。 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吸引了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鲁能胜地两个百亿级冰雪旅游项目聚集于此 , 每年拉动游客超百万人 。
抚松县文旅局局长钟继荣介绍 , 近年来 , 抚松积极践行国家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 , 在推动大项目同时 , 引导小项目发展 , 涌现出了锦江木屋村、沿江乡滩头村等一大批乡村冰雪旅游新业态 , 抚松的冰雪“冷资源”正在转化为“热经济” 。
激活一串城:山与城的共舞
长白山 , 不只是一座山 , 它串起一座座生态小城 , 让生态建设与城镇发展相融合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 在长白山 , 既体现在山水林田湖草中 , 也体现在城镇建设中 。
长白山是自然保护区 , 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为更好实现对长白山的保护 , 长白山管委会不断将旅游设施后移 , 以池北区二道白河镇为代表 , 打造形成了多个生态小镇 , 探索出一条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与城镇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
二道白河镇是距离长白山北景区最近的小城 , 穿城而过的二道白河蜿蜒流淌 。 漫步城中 , 独特的美人松景观、环绕全城的绿色慢行系统、充满人文气息的各类主题公园 , 都体现着山水林城相融 。
长白山池北区党群工作部部长董喆介绍 , 池北区近年秉承“旅游城镇化、城镇景区化、景区国际化”发展理念 , 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 , 为了实现从“去天池的必经之地”到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的转型 , 在城区内陆续打造了32处景区 , 免费向游人开放 , 池北区先后获评“国际慢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
池北区全城没有红绿灯 , 机动车车速不超过40公里/小时 。 68公里自行车道与人行步道并行的慢行系统环绕全城 , 365公里的长白山慢行绿道、慢行系统成为连接景区与城区的生态长廊 。
此外 , 池北区近年在生态修复治理上下大力气 。 碱水河是贯穿二道白河镇的一条重要水系 , 多年来由于两岸居民随意侵占河道、倾倒垃圾 , 导致河水严重污染 。 池北区城乡建设局项目负责人邓祥瑞介绍 , 2017年 , 管委会将碱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列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 , 开展河道疏通、河岸修复等治理工程 , 流域水质得到显著改善 。 如今碱水河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 也是网红打卡地 。 池北区也已成为长白山最核心的旅游目的地和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 吸引不少外地人在此买房 。
在池南区和池西区 , 生态立区的理念同样一以贯之 。 池南区副区长冯起翔介绍 , 近5年 , 池南区累计投入10亿元 , 对长白山南景区生态安全彻底整治 , 对漫江流域进行生态修复 , 通过5年努力 , 池南区成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状元城 。
推荐阅读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的去向之谜
- 夏启继位 夏启是如何夺得天下的?
- 史上英名盖世的唐宣宗为何无法挽救自家天下
- 中山靖王之后:刘备迎取天下不为人知的名片
- 司马懿三国历史上最会装病 最终如何夺得天下的
- 永嘉之乱后经过了多少年隋朝才统一天下?
- 阿房宫的历史价值 曾被人誉为“天下第一宫”
- 史上最让人羡慕的一夜情:李渊睡俩美女竟得天下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捕捉天下所有的尼姑?
- 四大名捕实力排名 四大名捕是哪四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