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熙然」阿富汗也有一座凯旋门

这世界有很多巴黎 , 除了巴黎本黎 , 还有东非小巴黎内罗毕、西非小巴黎达喀尔、中东小巴黎贝鲁特等等;这世界也有很多凯旋门 , 除了最著名的那座巴黎凯旋门 , 还有朝鲜凯旋门、罗马尼亚凯旋门等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我得知喀布尔郊区居然也有一座凯旋门 。
我离开阿富汗前的那年秋天 , 某一天突觉百无聊赖 , 想出城散散心 , 就来到了喀布尔西部的小城帕格曼 , 它山清水秀 , 对于略显光秃的喀布尔而言 , 是一处难得的避暑之地 , 许多有钱的喀布尔人在此都有自己的乡间住宅 。
「云熙然」阿富汗也有一座凯旋门(帕格曼山间秋色 , 本人拍摄)
进入帕格曼城区(按照中国的标准 , 其实就是一个有一两条街道的小镇) , 一眼就看到街心花园里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白色拱门建筑物 。 与周边其他建筑迥然不同的是 , 这座形似巴黎凯旋门的拱门是典型的欧式风格 。
这座白色的拱门波斯语叫“塔克伊扎法尔” , 翻译过来就是“凯旋门” 。
「云熙然」阿富汗也有一座凯旋门(阿富汗凯旋门 , 本人拍摄)
它的历史 , 要上溯到上世纪20年代 。
1919年 , 阿马努拉·汗继埃尔米位 , 开始统治阿富汗 。 在那个伊斯兰世界积贫积弱的年代 , 如同同时代的土耳其总统阿塔图尔克一样 , 阿马努拉也意识到了若想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现状 , 必须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 阿富汗近代世俗化的进程由此拉开 。
「云熙然」阿富汗也有一座凯旋门(凯旋门旁的纪念碑 , 本人拍摄)
和土耳其以及后来的伊朗巴列维王朝一样 , 阿马努拉的改革不是渐进的 , 而是暴风骤雨般的猛烈 。 在他执政的十年间 , 公布的改革法案达100多项 ,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习俗各个方面 。 在社会习俗方面 , 规定在喀布尔的官员或到喀布尔办事的官员 , 一律不许戴阿富汗式的传统羔皮帽和头巾 , 要穿西装 , 戴欧式礼帽 。 禁止妇女佩戴面纱等等 。
为效仿西方 , 阿马努拉聘请了多位欧洲建筑师 , 在首都喀布尔兴建了王宫——达鲁阿曼宫;在他出生的帕格曼 , 营造了一座皇家花园 , 里面以巴黎凯旋门为样本 , 建造了一座凯旋门 。 帕格曼逐渐繁荣 , 成了阿马努拉的夏宫所在地 。
「云熙然」阿富汗也有一座凯旋门(阿富汗前国王阿马努拉·汗 , 阿世俗化改革的开创者)
任何改革 , 都必然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 , 阿马努拉的自然也不例外 。 如同许多伊斯兰国家的世俗化改革一样 , 阿马努拉急风骤雨般的世俗化改革触动了该国庞大的宗教人士的利益 , 他们纷纷反对跳出来反对 。
1928年9月1日 , 阿马努拉在帕格曼召开了大支尔格会议——阿富汗传统的全国性协商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会议 。 来自全国各地 , 包括偏远乡村的会议代表看到王室成员的西式礼服感到浑身不自在 , 不戴面纱的皇后索拉亚·塔尔齐更是让他们感到浑身不自在 。
9月7日 , 喀布尔大巴扎的哈兹拉特(知名宗教人士的头衔)向阿马努拉递交了一份由400多位宗教人士签名的请愿书 , 要求国王废弃西式改革 。 后者遭到逮捕 , 引爆了改革派与反对派之间的矛盾 。 1928年阿马努拉访问欧洲期间 , 反对派发动了战争 。 1929年1月 , 阿马努拉被迫退位 。 在领导了一次小型的复辟运动失败后 , 阿马努拉逃至英属印度 , 后又辗转去了意大利 , 直到1960年去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