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挖掘生态优势:卓扎滩旧貌换新颜
【『青海日报』挖掘生态优势:卓扎滩旧貌换新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 董洁 摄
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卓扎滩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刻着土族阿姑远迎贵客的景区大门 。步入景区,只见小桥流水、轻舟荡漾、远山如黛,好一幅恬静的田园村居图 。有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尘土飞扬的砂石场和臭气熏天的垃圾场 。
卓扎滩村喜人变化的背后,是互助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美丽乡村带来的成效 。
取缔采砂场,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貌
距离县城4公里的卓扎滩村,地处浅山地区,人口密集,有468户、1852人,以汉族、土族、藏族为主 。耕地总面积约243公顷,人均耕地0.14公顷,一年只有一季的小麦,或者油菜、洋芋等农作物 。
原本地理条件优越的卓扎滩村,村民收入却很少 。过去的村集体经济除了少部分土地租赁收入外,绝大多数来自采砂场 。多年来,采砂场不仅严重破坏了村里的植被水土,导致河床下降,而且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不利影响 。
2017年8月,卓扎滩村挖了十年的砂石场被取缔 。村集体惟一经济来源被掐断,村里近一半的劳动力闲置在家 。守着青山绿水,却成了贫困村、落后村,村民们盼星星盼月亮般盼望着脱贫致富的那一天 。
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起来的村集体经济没有出路,卓扎滩村党支部书记颜章东及村两委班子开始转变思想,在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路上谋求未来 。
荒地变砂场,砂场慢慢又成了垃圾场 。村民保季莲告诉采访人员,以前砂场运行后污染大,河滩周围越来越脏,村民们也习惯性地将家中的生活垃圾倾倒在砂场附近,几年下来,垃圾堆成一座座小山,村东头成了村民们最不愿意靠近的地方 。
“刚开始推动环境整治并不轻松 。”颜章东对此深有体会,由于村民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陈旧思想,起初他们对整治工作带有一些抵触情绪 。颜章东便通过召开会议、外出参观考察、面对面说理等形式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并将“把村庄改造和景区建设相结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的计划付诸行动 。
卓扎滩村“两委”从美丽乡村建设入手,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修建道路、绿化村道、装饰墙面……颜章东说:“先从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庄环境入手 。修复和硬化了道路后,再对村里老旧房屋进行修缮和墙体粉刷 。”据了解,该村先后铺设柏油路3.5公里,粉饰墙面4万平方米,拆除废弃棚圈300多处,种植苗木3万多株,完成村子及周边1.5万平方米荒地绿化,新增绿化面积9万多平方米 。
修建旅游景区,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走进今天的卓扎滩村,村道笔直,绿树成荫,白墙、青瓦、红檐的民居错落有致,整个村庄掩映在茂林、花香、平畴之中,静谧而祥和 。
村容村貌改观后,颜章东发动村民以入股的方式筹措资金,两年内陆续投资1400万元,以原砂石场为中心,建成占地15.4公顷的卓扎滩生态旅游景区 。
紧接着,颜章东又带领全村上下,以“一心一核两轴六区”为蓝本,相继建成游客服务中心、核心景区、游乐休闲轴、文化体验轴、精品农牧养殖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幸福乡居样板区、田园风情观光区、乡村游乐体验区和森林户外研学区为一体的卓扎滩原生态旅游景区 。
从2018年4月起,卓扎滩村决定将全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重点放在发展乡村旅游上来 。经过近2年的建设发展,全村乡村旅游业风生水起,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产业、组织、环境基础 。
2018年9月7日,卓扎滩村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标任务,共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68户1852人,清查各类资产642万元,其中经营性净资产160.5万元 。根据清产核资改革工作流程,该村对经营性净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并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
推荐阅读
- 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做公开检讨的省委
- 赤眉军攻进长安挖掘坟墓为何没动汉文帝的陵墓
- 为什么历史上很少挖掘到元朝皇帝陵?
- 兵马俑二号坑考古挖掘启动 绿面俑属兵马俑陪葬坑
- 至今为止为何还没有元朝皇帝的陵墓被挖掘出来
- 考古队在挖掘墓地时 为何会被喊突然叫停
- 青海军阀马步芳是怎么样一个人?马步芳性格特点
- 成吉思汗墓葬诅咒 各路挖掘者都死于非命
- 武则天之墓宝藏丰厚 为何一挖掘就会风雨大作?
- 秦始皇陵地下军备库 秦始皇陵不被挖掘的4个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