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追寻先烈足迹】巾帼战士 八女流芳( 二 )


已突围的大部队发现八名女战友还据守在河边 , 处境异常险恶 , 立即返回接应 , 八名女战士目睹这一切 , 向青山密林齐声呼喊:“同志们 , 冲出去!保住手中枪 , 抗日到底!”然而 , 在敌人的强大火力之下 , 负伤的战士越来越多 , 继续纠缠下去反而会让大部队失去最后的撤退机会 , 他们只好忍痛向密林深处撤退 。
凶残的敌人在前 , 乌斯浑河咆哮在后 , 此时 , 八名女战士背水作战直至弹尽 。 面对敌人的逼降 , 女战士们目光对视 , 大义凌然 , 冷云慷慨激昂地说:“同志们!咱们是抗联战士 , 宁死也不做俘虏!”“对!咱们宁可站着死 , 也决不跪着生!”
先烈|【追寻先烈足迹】巾帼战士 八女流芳
文章图片

秋风凌冽 , 江水奔腾 。 “宁教白山黑水化为赤血之区 , 不愿与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 面对残暴的敌人 , 八位女战士选择舍生取义 。 硝烟中 , 她们腕臂涉入乌斯浑河 , 敌人的炮弹一刻不停 , 冷云肩头中弹 , 王惠民左胸受伤 , 激流之中 , 她们互相搀扶 , 迈向河心 , 集体沉江 , 壮烈殉国 。
在这八名女战士当中 , 还有同样失去丈夫的安顺福 , 失去父亲的王惠民 , 不堪奴役全家参加抗日的黄桂清等 , 还有杨贵珍、胡秀芝、郭桂琴、李凤善 , 牺牲时 , 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 , 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岁 。 后来 , 战友们千方百计寻找冷云年当年送给老乡的孩子 , 可以至今没有下落 。
先烈|【追寻先烈足迹】巾帼战士 八女流芳
文章图片

“八女投江”这一幕最早的文字记载 , 见于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1938年11月4日写下的日记:“我五军关师长书范于西南远征归抵刁翎 , 半月前拟在三家方向拟渡过乌斯浑河 , 拂晓正渡之际 , 受日贼河东岸之伏兵袭击 。 高丽民族解放有深久革命历史之金世峰及妇女冷云(郑XX)、杨秀珍等八人 , 悉行溺江捐躯……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 ”
抗战胜利后 , 1946年5月 , 原抗联第三路军政委冯仲云等人撰写的《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奋斗简史》中提到了八女投江 , 这两位东北抗联领导人的记录 , 留下了“八女投江”事迹最初的面貌 。 同年正逢纪念抗战胜利1周年时 , 时任辽吉军区司令的周保中 , 率骑兵警卫排来到乌斯浑河八女殉难处 , 对天鸣枪 , 脱帽默哀 , 告慰英灵 。
新中国成立前夕 , 东北电影制片厂编剧颜一烟开始创作反映东北抗联的电影剧本 , 先后采访了周保中、冯仲云等一百多位抗联指战员 ,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 她完成了电影剧本《中华儿女》 , 影片让全国人民了解了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 , 并于1950年获得了卡罗维·发利第五届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 , 此后 , 赞颂八女投江的文艺作品不断问世 。
先烈|【追寻先烈足迹】巾帼战士 八女流芳
文章图片

1982年 , 林口人民为了纪念她们 , 在她们的牺牲地建立了纪念碑 , 碑的正面刻着八个红光闪闪的大字:“八女英魂 , 光照千秋 。 ”
参考资料:
1.胡世英.乌斯浑河 八女流芳[J].黑龙江画报,2019
2.王波、宋毅军.八女投江 千古流芳[J].党史博采,2018
3.王丽文.清波有语[J].党史纵横 , 2014
【先烈|【追寻先烈足迹】巾帼战士 八女流芳】部分资料由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提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