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传记|“黄台之瓜 何堪再摘”的出处由来

_原题为 “黄台之瓜 何堪再摘”的出处由来
故事传记|“黄台之瓜 何堪再摘”的出处由来
文章图片

武则天像
“黄台之瓜 何堪再摘”这句话最近重新被提起 ,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黄台之瓜出自《黄台瓜辞》 , 《黄台瓜辞》是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 这首诗通俗晓畅 , 寓意明了 。 诗以瓜与采瓜人比喻子与亲 , 以摘瓜喻骨肉相残 , 充分揭示并控诉了武则天的暴虐 , 讽刺意味很强 。 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 。 比喻不堪再摘 。
黄台瓜辞
李贤
种瓜黄台下 , 瓜熟子离离 。
一摘使瓜好 , 再摘使瓜稀 。
三摘犹自可 , 摘绝抱蔓归 。
译文:
黄台下种着瓜 , 瓜成熟的季节 , 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 。 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 。 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 , 要是摘了三个 , 可能还会有瓜 , 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 , 只剩下瓜蔓了 。
出 处:
《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终日忧惕 , 每侍上 , 不敢有言 , 乃作乐章 , 使工歌之 。 其言曰:‘种瓜黄台下 , 瓜熟子离离 。 一摘使瓜好 , 再摘令瓜稀 , 三摘犹云可 , 四摘抱蔓归 。 ’”
故事:
唐高宗时期 , 朝政由皇后武则天代为处理 , 武后的野心很大 , 手段十分残忍 。 她废太子李忠立李弘做太子 , 后把太子弘毒死 , 立李贤为太子 。 李贤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所生的第二个儿子 , 李弘被亲生母亲武则天毒死后 , 李贤被立为太子 。 武则天又想杀他 。 她派人搜查太子府 , 搜出数百具甲胄 , 扬言太子谋反 , 要再次“大义灭亲” 。 但高宗反对 , 遂幽禁在宫中 , 第二年迁往巴州 。 高宗死后 , 武则天派酷吏丘神勣逼李贤自缢 。 尸体停放巴州 , 中宗复辟 , 武则天被迫退位后才迎还长安 , 陪葬乾陵 。
故事传记|“黄台之瓜 何堪再摘”的出处由来
文章图片

与《黄台瓜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 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 , 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 , 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
豆杆在锅下燃烧 , 豆子在锅里哭泣 。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 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故事传记|“黄台之瓜 何堪再摘”的出处由来】《黄台瓜辞》和《七步诗》均是描写骨肉相残的画面 , 希望通过诗作切勿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伤残骨肉亲情 。 《黄台瓜辞》在格调上比较类似于曹植的那首“煮豆持作羹 , 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 , 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七步诗》)但曹植用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相煎的情形 , 而李贤这首诗却是用藤和瓜比喻母子“相煎” 。 所以 , 相比于曹诗“相煎何太急”这样激烈的言辞来 , 李贤的这首《黄台瓜辞》更多的是一种哀惋 。 他在诗句中也没有办法进行指责 , 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 。 李贤的诗中 , 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 , 而是奉劝母后“三摘犹自可 , 摘绝抱蔓归” , 不要对亲生儿女们赶尽杀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