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秦岭红叶
_原题为 秦岭红叶
走进秋天 , 就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 。 又是国庆前夕 , 我和几个朋友相约 , 驾车驶入关中环线 , 一路向南 , 深入秦岭 , 寻找往昔的一条红色地下交通线 。 所谓的关中环线 , 顾名思义 , 也就是环绕陕西关中地带的一条宽阔的公路 。 这条环形的公路 , 也许还有许多处红色的景区和红色的标志 , 今天我们的所去之处 , 却系结着一位开国元勋的革命足迹 。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 古往今来 , 曾经留下多少或雄壮或悲凄的传说 。 可是今天 , 我们已经无意拨动远古的尘埃 , 只想用自然之风自然之光 , 陶冶灵感的情操 , 进行精神的洗礼 。 秋天的秦岭 , 似乎也是一种壮观而永恒的纪念仪式 , 如果说高耸入云的峰巅 , 都是一座座检阅台 , 那么涧中的溪水 , 山坡的翠绿 , 包括那亘古不变的壁立万仞 , 就都是大自然的方阵 。 这样的方阵 , 连绵不绝 , 生生不息 , 镶嵌在岁月深处 , 流动着时代的色彩 。
倏忽之间 , 我们就看见了一片红色的印记:屹立在一层层崖畔上的柿子树 , 已经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 无数叶片 , 都是一面面摇动的红色小旗 , 尤其是那晶莹透亮的柿子 , 更像一只只红灯笼 。 被红色覆盖的村子叫苌坡村 , 这儿就是那条红色地下交通线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 陪同我们的党史专家介绍说 , 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 , 曾经转移过200多位革命者 , 而最著名的一次接转的革命者 , 就是曾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 。
1946年10月 , 同样是秋天的秦岭 , 可是那时候的李先念 , 绝没有秦岭赏秋的心情 。 他从中原突围出来 , 经过湖北进陕西 , 然后再继续长途辗转去陕北 。 其间 , 在陕西的商洛、蓝田、渭南境内 , 都是在当时的豫鄂陕边区党委书记汪锋亲自组织下 , 一站接一站、一步一惊险地接转 。 这天 , 接转任务就下达到苌坡村交通站 。
苌坡村交通站接应李先念的人叫刘正印 。 表面上他只是乡政府的普通乡丁 , 还开着自己的酒坊作为“来客”的掩护 , 实际上他早就是胆大心细的地下党员 。 那天前半夜 , 刘正印赶到蓝田县厚子镇先见了汪锋 , 汪锋反复叮咛 , 详细地布置后才让刘正印把李先念带走 。 李先念的随员只有一个人 , 而且同样是高级将领 。 那一夜 , 他们就下榻在苌坡村 , 成为刘正印酒坊里的秘密来客 。 我不知那时候苌坡村有没有如此繁茂的柿子树 , 也不知步步惊心的李先念能不能看到秦岭美丽的秋色 。 现在只是记住了一段庄重的历史 , 记住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那一夜有十多个村民为李先念站岗 。 从苌坡村离开时 , 李先念和随从的那位将领身边又多了两头小毛驴 。 小毛驴又是一种掩护 , 又是一种真诚 。 大家一直把他们护送到临潼县铁炉镇另一个交通站 。 当李先念和刘正印他们分别时 , 也曾经发出由衷的感叹:“秦岭是块好地方啊!”
【李先念|秦岭红叶】面对秦岭 , 聆听李先念留下的赞叹 , 我突然想起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和金戈铁马的开国将领 , 对于秦岭的感叹是多么的不同!我们在肃然的沉思中 , 每个人都摘一片秦岭的红叶 , 为共同的10月致敬!
推荐阅读
- 看了央视的《香山正红叶》,发现主旋律越拍
- 诗人|读《谢亭送别》 看红叶流水 品味离别之愁
- 马头|陕西宝鸡市秦岭山区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
- 生态环境保护|陕西持续推进秦岭“五乱”问题专项整治
- 各界导报|省林业局积极推进秦岭红豆杉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诗友|垂柳退色山空濛,红叶知秋石榴红,后面怎么续写好呢?
- 红叶|多彩经开 秋色撩人 带你看经开秋景!
- 媳妇岭|玩转保定丨新晋网红打卡地:媳妇岭红叶林
- content="指南,红叶,红叶节,银杏,梯田"
- content="红枫山,柴关乡,河北省,红叶,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