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疾病|运动之后血糖反升高,原来是这两个原因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后监测血糖时发现 , 运动并不总是降低血糖 , 有时运动后的血糖反而比运动前的血糖还高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本文插图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 , 还有助于降低体重 , 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有助于降低血糖 。 但前提要选择“有氧运动”方式 。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 , 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 。 有氧运动包括游泳、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滑冰、太极拳、健身舞、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等 。
【内分泌疾病|运动之后血糖反升高,原来是这两个原因】
本文插图
两种情况可导致运动后血糖升高 。 一种情况是“无氧运动” 。
“无氧运动”的意思是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进行的剧烈活动 , 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快速运动 , 所以很难长时间持续 , 包括短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俯卧撑等 。 这种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 , 刺激肾上腺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 , 这些应激激素可促进肝糖输出 , 保证机体的能量供应 。 当葡萄糖输出量超过了肌肉组织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时 , 血糖就会升高 。
另一种情况是“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 。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于长时间连续运动之后 , 由于机体的葡萄糖及糖原被大量消耗 , 身体先是发生低血糖 , 然后会迅速启动相应的反调机制 , 首先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 , 之后是其他升血糖激素的分泌增多 , 从而使血糖反跳性升高 。
本文插图
要想预防运动后血糖升高 , 首先要仔细区分究竟是哪种情况引起的血糖升高 。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 , 患者应将“无氧运动”改为“有氧运动” , 以降低运动强度 。 那选择什么样的有氧运动 , 可以根据患者年龄及个人爱好 , 年轻糖友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球类等 。 中老年糖友可以选择快走、骑车、打太极等 。 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有一个简单的办法 , 即运动后心率=170-年龄 。 例如 , 一位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 , 其运动后心率在110次/分就比较合适 。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 , 应该缩短运动时间 , 或是在运动之前或运动过程中适当加餐 , 以避免低血糖发生 , 这样就不会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 。
推荐阅读
- 快手《冰雪队队碰》大年初一开播,看28位快手大V玩转冰雪运动
- 《全明星运动会》第三季
- “浴室歌姬”黄龄:被唱歌耽误的运动员,歌红人不红的典型代表
- 《冬梦之约》:宋小宝、张绍刚展示冰雪运动实力
- 运动竞技节目《冠军对冠军》滑板冠军潘家杰大秀滑板技术
- 华晨宇加盟冬梦之约2,解锁越野滑雪和射击两项运动
- 《超越》:高至霆把运动员的不易演绎地太真实,被他的演技圈粉了
- 李汶翰《泳往直前》开机,出演游泳运动员,这资源比丁程鑫好太多
- 深藏不露!世界冠军叶乔波一声“队长”唤起凯丽曾经的运动员回忆
- 《超有趣滑雪大会》开播,趣味拆解滑雪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