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读史|一台手术二十八秒,一台手术三人失去性命,这都出自同一医生之手
导语 《后汉书》就记载 , 华佗发明“麻沸散” 。 战士上战场 , 总会有伤亡 , 如果伤口过大 , 包扎时就需要麻沸散 。 现代医疗所用麻醉技术 , 却是西方发明 , 近代才逐渐传入中国 。 然而 , 西方麻醉技术的出现 , 并非一蹴而就 , 而是不断试错再进步 。
【闲来读史|一台手术二十八秒,一台手术三人失去性命,这都出自同一医生之手】历史总是不断进步 , 现在已经拥有成熟的科技 , 或许在刚开始的时候荒诞怪异 。 比如说手术 , 需要医务工作者在人体内部作业 , 因此麻醉止疼就显得至关重要 。 对于现在的医疗水平 , 麻醉基本不是大问题 , 但手术麻醉却有漫长的发展过程 。 最开始没有麻醉剂 , 医生只得从速度取胜 , 快刀斩乱麻 , 减轻病人痛苦 。 古代没有麻醉剂 , 医生如何做手术?中西方麻醉剂发展史
手术离不开麻醉 , 否则病人可能会活生生疼死 , 反倒不如不做手术 。 中国古代 , 一直都是中医 , 讲究熬药治病或者食补 , 手术很少出现 , 但这一点也不妨碍麻醉剂的出现 。
本文插图
刚开始医生做手术也想出过歪招 , 试图把病人打晕 , 以达到麻醉效果 , 但病人往往会在睡梦中痛醒 。 除过打晕病人 , 还有一招快刀斩乱麻 , 加快手术速度 , 减轻病患痛苦 。 这些都是麻醉剂未出现之前的无奈之举 , 荒诞怪异 , 不值得提倡 。 真正的麻醉剂 , 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出现 。
本文插图
1864年 , 美国有一位牙医威廉·莫顿 , 手术时用“乙醚”对病人进行麻醉 。 堪称西方华佗 , 现代麻醉学创始人 。 从莫顿开始 , 麻醉技术逐渐发展成熟 , 成为独立的医学项目 。 所以说 , 真正的手术麻醉 , 出现时间较晚 , 但其一出现 , 便推动医学进步 。
历史上著名的手术 快刀斩乱麻式手术 , 代表人物让·拉雷和罗伯特·李斯顿让·拉雷 , 法国名医 , 被誉为“现代军医”先驱 。 1812年 , 法俄战争爆发 , 交战双方死伤无数 , 该战役也是拿破仑的转折点 。 相关数据显示 , 让·拉雷曾在24小时之内做截肢手术200多次 , 基本每小时截肢8次 。 这样的频率 , 骨科医生也得甘拜下风 。 让·拉雷够快 , 然而在罗伯特·李斯特面前也得甘拜下风 。
本文插图
罗伯特·李斯特是苏格兰医生 , 相传一次截肢手术仅需28秒 , 估计来一个砍一个 , 来一双砍一双 , 压根没技术可言 。 可能别人不敢干 , 恰好李斯特胆子大 , 适合这项工作 。
死亡率“300%”的手术 。 罗伯特·李斯特除了手术速度快 , 还创造过死亡率300%的截肢手术 ,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原来李斯特医生做手术有一怪癖:喜欢公开手术 。 一次手术途中 , 李斯特先是不小心切断助理手指 , 导致助理感染身亡 。
本文插图
紧接着 , 又不小心割掉患者生殖器(估计是从大腿截肢) , 病人也感染身亡 。 最终 , 李斯特的手术行为成功把一位观众吓死 。 一场截肢手术 , 就有三人去世 , 死亡率达到“300%” 。 之所以要快 , 还是因为麻醉剂未被发现使用 。 等到麻醉剂大规模应用于手术 , 很多难题都随之迎刃而解 。
历史上很多手术看起来甚是荒诞 , 现代人难以理解 。 受当时认知水平局限 , 出现类似情况 , 也无可厚非 。 西方医疗在脱离神学后 , 不断曲折向前迈进 。
医学进步 , 对人类贡献巨大 医疗进步对人类的贡献十分可观 , 比如人类寿命的延长 。 很早以前 , 甚至100年以前 , 人类平均寿命才三四十岁 , 但今日已达到71岁 , 发达国家更高 。 不得不承认 , 人类寿命延长和医疗进步密切相关 。 医疗进步 , 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 。 威胁人类的疟疾和传染病 , 现如今已经被完美攻克 。
推荐阅读
- 湖南卫视举办了一台腊八晚会众多明星参加很是热闹
- 《极限挑战》六个各具特色老男人组成的一台戏, 缺了谁都不好看
- 丁真成为天天兄弟,王一博疑似不开心?正所谓“一台不容二顶流”
- 相声|北京卫视《刘墉追案》刘墉一人撑起一台相声表演 有表情包为证→
- 姐姐们|一台空调引发的“大战”,大老爷们互相扯头花…
- 郭柯宇|《再见爱人》:多年夫妻离婚,就像一台截肢手术
- 胡海泉|三个男人一台戏?林志炫、赵文卓、海泉的迷之矛盾让人抓狂
- -7|央视“八一”特别节目节目单出炉 郭瓦加毛吉、阿斯根等献歌
- 王源|王源晒视频拿熨斗当哑铃 搞笑称:闲来无事举九举
- AL频道|S60:当一台沃尔沃要跟你聊“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