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天妒英才!王勃的绽放和陨落

_原题为 天妒英才!王勃的绽放和陨落
文:鱼鲜支
电影《东成西就》里 , 张学友有一段经典台词:“天妒英才!现在是我一代美男洪七生存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天 , 我绝对不能接受这失恋的打击……”
【唐高宗|天妒英才!王勃的绽放和陨落】每当洪七用山东话吐出“天妒英才”四个字 , 我就忍俊不禁 , 然后自动脑补为王勃——假如王勃用蘸了陈醋的山西话感慨一句“天妒英才” , 那该是有多酸爽呢?
这世上 , 大概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发出这声感叹吧 。
唐高宗|天妒英才!王勃的绽放和陨落
文章图片

王勃是个天才 。
他六岁就能作诗、写文章 。 想想我六岁时 , 刚刚学会汉语拼音 。
九岁时 , 他读大学者颜师古所注的《汉书》 , 竟然洋洋洒洒写了十卷《指瑕》 , 批评颜大师的错漏 。 想想我九岁时 , 还不知道《汉书》是什么东东 。
十岁 , 他就通读儒家经典 。
十二岁 , 跟随名医曹元学习医术 。
十四岁 , 上书绛州司马 , 寻求入仕 。
十五岁 , 上书宰相刘祥道 , 被誉为“神童” 。
十六岁 , 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 , 被称为“大唐奇才” 。
十七岁 , 应幽素科试(不定期举行的特科考试)及第 , 授朝散郎 , 成了整个朝廷年纪最小的官员 。
注意!古人计算年龄是按虚岁 , 若按周岁来算 , 还要依次减去1岁 。 也就是说 , 王勃16岁就当上朝廷命官、出入王府宫廷了 。
当此之时 , 他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挂 , 前途不可限量 。 少年英才 , 志得意满 , 连给朋友写个送别诗 , 也没有半点悲悲戚戚 , 而是掩藏不住的乐观豪迈 ,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然而 , 也就是在他风头最劲的时候 , 命运和他开起了残酷的玩笑 。
唐高宗|天妒英才!王勃的绽放和陨落
文章图片

王勃在沛王府里任修撰 。 当时 , 沛王李贤(后来被废杀的章怀太子)还只是个贪玩的半大小子 。 有一次 , 他和英王李哲(后来的唐中宗李显)在一块儿斗鸡 , 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其助兴 。
这本是王府里的玩笑文章 , 不料却被有心人送到了唐高宗面前 。
年少轻狂的王勃不知他已犯了大忌!
有玄武门之变的惨祸在前 , 又亲身经历了哥哥李承乾和李泰的夺嫡风波 , 唐高宗对兄弟相争之事极为敏感 。 当他读到“两雄不堪并立” , 读到“见异己者即攻” , 读到“与同类者争胜” , 心中早已怒不可遏 。 他斥责王勃不仅没尽劝谏之责 , 而且有挑拨离间之嫌 , 应立即逐出王府 。
转眼之间 , 王勃的无量前程就化为了泡影 。
要知道 , 古代学子的前途无非就是“学成文武艺 , 货与帝王家” 。 而这买家 , 普天之下有且仅有一个呐 。 像王勃这样已经在皇帝面前挂了号的——其前景 , 比那些不得其门而入的人 , 还要更加黯淡无光 。
到哪里去呢?王勃栖栖遑遑 , 踏上了游历蜀地的旅程 。 此时 , 此地 , 如此的心境 , 同样是写送别诗 , 他的诗风由豪迈转而变为凄清 , 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再由凄清转为悲切 , 如《秋日别薛华》:
唐高宗|天妒英才!王勃的绽放和陨落
文章图片

然而 , 命运对他的捉弄还远远没有结束 。
回到长安 , 王勃拒绝了吏部侍郎裴行俭的召用 。 他仕进的心 , 已渐渐冷了 。 听说虢州(今河南灵宝)多药草 , 他便设法谋了一个虢州参军的职位 , 想在此隐遁避世 。
可是 , 木秀于林 , 风必摧之 。 避是避不了的 , 躲也躲不掉 。 在虢州这个小地方 , 王勃显得太耀眼、太格格不入了 , 很快就招来了更大的灾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