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你连这都做不好?”羞辱能激励对方吗?


“无语 , 你连这个都做不好”
“亲爱的 , 我穿这件衣服好看吗?”
“好丑 。 你是不是又胖了?”
人们常常会通过羞辱去刺激对方 , 以期纠正他的行为 。 在羞辱对方时 , 他会产生羞耻感 , 这种感觉会令他认为 , 他自己或他的行为是有问题的 。 这样的感觉并不能令他朝着你期望的样子改变 。 相反 , 他会将这种感觉和认知内化 , 给他带来深刻且持久的伤害 。
今天少女就和大家讲讲羞辱给人带来的伤害 。
01.
羞辱能改变或阻止行为吗?
羞辱将会给对方带来羞耻感 , 这种感觉中掺杂着对批评和社会排斥的恐惧 , 可以说是相当差的怀体验 。 人们由于担心会被别人孤立 , 害怕被排斥 , 会极力避免羞耻感 。 所以羞辱可以强有力地控制行为 。
不可否认 , 改变或消除某些行为有积极价值 。 例如 , 通过羞辱施虐者来消除虐待儿童的现象 , 可以消除虐待 , 提高受虐待儿童的生活质量 。
然而 , 如果一个人非常想去做不被社会允许的事情 , 或者认为他自己无法抑制这种行为 , 羞耻感可能会导致他努力去隐藏这种不被接受的行为会使得犯罪者保密 , 欺骗 , 甚至威胁受害者让他们沉默 。

【心理健康|“你连这都做不好?”羞辱能激励对方吗?】心理健康|“你连这都做不好?”羞辱能激励对方吗?
本文插图

这么看来 , 有些羞辱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
但是另一方面 , 因为担心被评价感到焦虑 , 人们还可能会出现暴饮暴食、节食或暴食症 。 羞愧的个体会自我孤立 , 以避免公众谴责 。 这个时候 , 过分评价或增加他的耻辱感会适得其反 。
不幸的是 , 人们甚至不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情 , 而是因为他是谁而羞辱他 。 比如 , 基于性别、种族或心理疾病等特征的歧视 。 在这种情况下 , 似乎没有明确的受害者 , 但羞辱可以反映出社会对某个群体的偏见 。
02.
被羞辱者经历的内心挣扎
羞辱让被羞辱者学会伪装 , 使得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有巨大的差距 。 研究表明 , 这种差距会导致较大社会压力和较高的抑郁水平 。
即使激发人的羞愧感可以成功地减少某种行为 , 人们也应该追问 , 改变的代价是什么?
羞耻感会被人内化 , 有羞耻感的人开始以周围人认可的方式来评价自己 。 在内部羞耻感的驱动下 , 个体成为评判者和被评判者 , 进行自我批评 , 或者批评别人 。

心理健康|“你连这都做不好?”羞辱能激励对方吗?
本文插图

当羞耻感被内化并变得持久时 , 心理不健康的风险将升高 , 他可能会抑郁或社交焦虑 , 害怕被审视 。
羞耻也会毁掉原本快乐、爱或骄傲的积极情绪 。 比如体育比赛胜利的喜悦 , 会因为教练或家长的批评消失 , 记忆将慢慢蜕变成“我那天被批评了 , 我那天很丢人” 。 这样的羞耻感 , 也会指向批评我们的人 , 最终我们想起批判我们的人时 , 会变得心怀怨恨 , 最终导致关系恶化 。
03.
被羞辱留下烙印的儿童
研究表明 , 3岁时 , 我们便拥有了感受羞耻的能力 。 在一项研究中 , 学龄前儿童已经可以表达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 , 比如:“我真是个坏孩子” 。
研究发现 , 学龄前儿童中 , 高度的羞耻感与抑郁的发病有关 。
作为成年人 , 我们会忘记他人不经意的羞辱 , 但却会对小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 。
在孩子的世界里 , 这样的陈述告诉了孩子他 / 她是谁 ,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形象是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反馈来建立的 , 尤其是来自权威人物和他们所爱的人的评价 。

心理健康|“你连这都做不好?”羞辱能激励对方吗?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