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东晋、南宋偏安一隅享国百年之久 为何南明却不能重生?

_原题为 东晋、南宋偏安一隅享国百年之久 为何南明却不能重生?
明末清初 , 整个满清八旗不过200万人口 , 兵力不超过20万 , 为什么能轻松灭亡南明 , 进而统一中国?
【东晋|东晋、南宋偏安一隅享国百年之久 为何南明却不能重生?】东晋、南宋偏安一隅享国百年之久 , 为何据有淮河以南中国半壁江山的南明却很快灭亡?
东晋|东晋、南宋偏安一隅享国百年之久 为何南明却不能重生?
文章图片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 也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
有的人认为从清军入关占领北京起 , 民族矛盾就成了主要矛盾;也有人认为由明至清阶级矛盾一直处于主要地位 。 所以南明初期的主要政策是“联虏平寇” , 意思是联合清朝扫灭“流寇” 。 可以说“联虏平寇”是弘光政权的基本国策 。
但是随着时局的变化 , 弘光政权却被“联虏平寇”方针所葬送 , 数十万官军叛降清朝 , 反过来为清朝征服江南各地效犬马之劳 。
隆武政权以后 , 朝廷改变方针 , 由“联虏平寇”转为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 , 即“联寇抗清” 。 但是后期因为内部不和逐步被清军分化瓦解 , 义军和南明诸政权纷纷被清军消灭 。
历时二十年的抗清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抗清势力内部矛盾重重 , 严重分散 , 大大削弱了抗清力量 。
崇祯皇帝自杀之后 , 明帝国覆灭后 , 他的几个儿子下落不明 。
明朝的皇位问题出现了严重危机 。
朱由崧 , 很幸运地成为南明的第一任皇帝 , 虽然表面上得到全国的认可 , 但威信不足 。
在朱由崧死后 , 南明又一次陷入群龙无首 。
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 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阮大铖打击东林党人向来不遗余力 , 本来阮大铖和东林诸君子关系不错 , 但受到赵南星的打压 , 最后倒向阉党 。 当时东林党人力主拥立潞王 , 史可法写信给马士英说明福王“七不可立” , 马士英却抢先拥立福王 。 史可法在东林党与阉党之间两难 。 《桃花扇》记载阮大铖刻意逢迎复社的吴应箕、沈昆铜、沈眉生等人 , 结果反被责打一顿 , 后来阮大铖成为弘光朝重臣 , 随之展开报复行动 。
朱聿键针对万历以来党争给国事带来的危害 , 提出了消除党争 , “用舍公明”的方针 。 就任监国时 , 他亲自撰写了“缙绅”、“戎政”、“儒林”三篇《便览》 。
永历朝又有吴楚党争 , 主要是“东勋”李成栋养子李元胤及杜永和等和“西勋”陈邦傅以及瞿式耜节制的将领之间的斗争 , 楚党的幕后人物为李元胤、袁彭年、丁时魁、蒙正发 。 吴党有瞿式耜、堵胤锡、陈邦傅、王化澄、朱天麟 。 堵胤锡等人主张联合原农民军 , 何腾蛟、瞿式耜则排斥农民军 。 吴、楚党争使得南明与大顺军、大西军的战力始终无法整合 , 最后灭亡在清军手里 。
东晋|东晋、南宋偏安一隅享国百年之久 为何南明却不能重生?
文章图片

于是 , 好几个朱家子孙纷纷称帝 , 反清势力分裂加剧 , 在几次抗清高超后 , 最终被清朝各个击破 , 历经四帝一监国享国仅三十九年的南明灭亡 。
纵观东晋和南宋 , 也面临分裂和内斗的问题 , 但它们为什么就可以偏安一隅享国百年之久呢?
抗日战争时期 , 中国也处于事实上的割据之中 , 到处都是军阀 , 还有反政府武装 , 但为什么我们获得了抗战的胜利?
其实内斗是人类的传统 , 不仅仅是中国人喜欢内斗 , 别的民族和国家也喜欢内斗 。 一旦遇到难以解释的现象 , 就把它归于内斗过于片面和偏激 。 所以 , 我试图寻找南明灭亡的其它原因 。
东晋建立的背景是八王之乱 , 是争夺皇位的战争 。 虽然八王之乱对北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 但对南方地区的影响比较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