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许玉静:乡村里的“金牌调解员”

_原题是:许玉静:乡村里的“金牌调解员”)
“我天生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 , 把乡亲们的事管好了 , 我心里觉得特别舒坦 。 ”76岁的许玉静说 。

许玉静是安次区落垡镇许东庄村人民调解员 。 30多年间 , 凭着对调解工作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一片赤诚 , 他为群众成功化解各类纠纷2000起 , 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金牌调解员” 。
1982年 , 许玉静辞去民办教师职务后 , 当起了村里的调解员 , 到处化纠纷、解矛盾 , 成了十里八乡的“杂事总管” 。
人民调解工作离不开法律 。 在调解矛盾过程中 , 许玉静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 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 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 他不断阅读法律书籍 , 并通过看电视、听广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调解技巧 。 他的学习笔记多达30本 , 用坏了20多部收音机 。 2018年7月 , “许玉静调解室”在安次区群众工作中心挂牌 , 每天定时定点接待来访群众 。
许玉静用聊天的方式帮周围群众化解纠纷 , 有时像法官、有时像警官 , 乡亲们就给他起了一个绰号——“聊警” 。 他平时走东村、串西家 , 得知哪里有矛盾 , 就到哪里聊 , 白天聊晚上聊 , 风雨雪天聊、坐车走路聊、田间地头聊 。
民间纠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决定了调解方式必须灵活多样 , 要防止纠纷扩大或激化 , 有利于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 同时又要尽量方便群众 , 不影响当事人生产和工作 。 村民王某和李某是邻居 , 因垒墙头差了20公分打得不可开交 , 双方都住进了医院 , 两家人怒气未消准备开战 。 许玉静得知后多次到双方家里做思想工作 , 主动到土地部门和村街调取他们房基地的尺寸 , 反复向他们讲房基地使用有关规定 , 妥善处理了纠纷 。
调解千家事 , 温暖万人心!30多年来 , 群众有急事只要给他打个电话他就到 , 多忙不喊累 , 多累不喊冤 。 他热情待人 , 真诚帮人 , 为群众排忧解难 , 为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
安次|许玉静:乡村里的“金牌调解员”
文章图片



【安次|许玉静:乡村里的“金牌调解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