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刘备说不能用,诸葛亮偏要用,马谡为何必须得死?

_原题为 刘备说不能用 , 诸葛亮偏要用 , 马谡为何必须得死?
蜀将马谡 , 兄弟共有五人 , 且是五人中年龄最小的 , 由于五兄弟个个都才气过人 , 当时被称为“马氏五常” 。
马谡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国 , 曾相继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之职 。 又凭借着他过人的军事天资和谋略深得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器重与喜爱 , 他们俩人时常一起讨论军事谋略 , 甚至时常从白天到黑夜 , 俩人忘乎所以 。
魏延|刘备说不能用,诸葛亮偏要用,马谡为何必须得死?
文章图片

而刘备对马谡的评价与诸葛亮截然不同 , 在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 , 不可大用 。 ”刘备对马谡如此评价并且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语浮夸 , 超过实际才能 , 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务交托于他 , 并且要对他多加考察 。 而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 , 违背了刘备的话 , 在刘备去世后 , 诸葛亮不顾众人的反对 , 将马谡任命为北伐魏国的先锋 , 予其以大任 , 但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 , 不听旁人劝谏 , 一意孤行 , 导致了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 。 马谡因此也获罪 , 被诸葛亮挥泪斩首 , 年仅39岁 。
虽然马谡为人言语浮夸超过其实 , 但是他也有一定的才气这是不可置否的 , 在诸葛亮南征孟获之时 , 马谡就以其过人之才提出“攻心为上 , 攻城为下;心战为上 , 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 , 使诸葛亮在南征孟获中大获全胜 。
刘备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人 , 在用人上更是具有突出的才能 , 比如说他曾经向诸葛亮建议不重用马谡 , 但是至于刘备为什么不喜欢马谡呢 。 马谡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 但是马谡年轻狂傲 , 这犯了统治者的大忌 。
刘备曾经向诸葛亮说过不要重用马谡 , 让诸葛亮好生观察 , 但是诸葛亮没有听从 。 当时在战争国时期 , 天下诸雄争霸 , 蜀国偏居一隅 , 本身的地理条件导致无论是文臣还是武臣比例都远远不如其他两国 , 有才能的人本身就很少 。
人都是有缺点的 , 比如关羽不听从别人的建议 , 特别自负 , 张飞脾气暴躁做事不经过大脑 , 魏延就更不得了 , 常常越级和领导讨论工作 , 但是这些在大的方面都是有才能的人 。 马谡也是与他们并称五虎将 , 他知识渊博 , 勤奋好学 , 说起兵法更是烂熟于胸 , 史书上对他才能的夸奖不吝辞藻 。 五兄弟按说都应该同样受到重用 , 为什么刘备不喜欢马谡呢?
魏延|刘备说不能用,诸葛亮偏要用,马谡为何必须得死?
文章图片

首先就是马谡太年轻 , 不懂的政治里面的门道 , 无论在什么时候 , 领导者需要的都是忠心耿耿的臣子 , 他尊敬下属但是并不等于他乐意见到下属走得太亲近 , 马谡就是和诸葛亮走得太近了 。
其次就是马谡是荆州人 , 和诸葛亮是老乡 , 刘备怕出现结党营私的事情 。 还有就是马谡也是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纸上谈兵典范 , 刘备是一个实干家 , 他不推崇死读书而不实战 , 军事才华不是靠读书读来的 。
无论是从北伐的目的还是从整肃军纪 , 马谡都必须要死 , 诸葛亮杀马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 杀了马谡能够换取全军继续北伐的脚步 , 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
诸葛亮六出祁山问鼎中原绝对不是要一直打到中原 , 因为曹魏的势力太大了 , 这点诸葛亮很清楚 , 他知道蜀国和魏国的差距 , 光复汉室只是诸葛亮的一个响亮的口号罢了 , 真正要是出去 , 连长安城的大门都不一定能见到 , 但是他还是坚持要北伐了 。 这首先是因为北伐能够转移国内矛盾 , 并且借机能够夺了李严魏延的权利 , 所以诸葛亮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魏延的子午谷的计策 , 北伐之路是诸葛亮的一步好棋 。
魏延|刘备说不能用,诸葛亮偏要用,马谡为何必须得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