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外媒体澜湄万里行】遇见全国文明家庭张宝海一家人
这是澜沧江流淌出的一个感人故事 。
上个月 , 张宝海买了辆新车 。 他是从西宁提的 。 身边的朋友问 , 为什么去那么远?他总是开玩笑说:“给家乡贡献点税收 。 ”
其实 , 是张宝海想家了 , 想去老家转一圈 。
事情是这样的 , 张宝海的老家在青海西宁大通县 , 因为很早就出来做生意 , 现在已在西藏昌都市定居 。 按照当地人的习惯 , 买车都要去成都 , 而他却选择了更远的西宁 。
从澜沧江源头出了玉树州 , 澜湄万里行一行编辑采访人员来到了昌都市 。 我是通过当地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口中了解的张宝海:这位来自青海的汉族和西藏的藏族结为夫妇 , 几十年来在普通的日子里沐浴着甜蜜 , 前几年还被评选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
评语是这样写的:“扎西曲珍家庭 ,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野堆村 , 家庭成员3人 。 扎西曲珍的丈夫因病离世 , 孩子只有四岁却又患病 。 扎西曲珍与张海宝再婚后 , 张海宝将孩子视如己出 。 为照顾好这个生病的孩子 , 他们没再生育 。 夫妻俩热心公益事业 , 2010年4月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期间 , 扎西曲珍夫妻成为第一批志愿者 。 ”
文章图片
如今的张宝海一家人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 儿子在昌都市邦达机场工作 , 儿媳也当了一名人名教师 , 出生不久的孙女成了一家人的宝贝“你嫁给我 , 就不会吃苦了”
这个故事催促着我启程 。 通过提前沟通 , 采访约到了张宝海家中 。 开门后 , 听闻是自己家乡来的采访人员来采访 , 连忙礼让到客厅主客位置 , 并招呼妻子倒上了酥油茶 。 用一口青海方言说:“你们辛苦了 , 从那么远来到这里 , 谢谢你们 。 ”
眼前的张海宝个头不高 , 面色红润 , 穿着朴素 , 说话总是带着笑容 。 客厅里摆满了荣誉证书 , 但最显眼的还是一张一家三口的全家福 , 妻子和儿子的脸庞呈现着藏族特有的神韵 。
“我和妻子扎西曲珍是二婚 。 ”张海宝并没有在乎这一对我而言有些尴尬地话题 。
“说说你俩是怎么认识地吧 。 ”我问道 。
张海宝抿了一口酥油茶 , 清了清嗓子 , 便从1999年开始讲起 。
那一年 , 扎西曲珍失去了丈夫 , 4岁的儿子又身患重病 。 为了治疗 , 她变卖了所有家产 , 拿着一千多块钱去了拉萨 。 在拉萨 , 她花光了钱 , 最难地一天连公交车都做不起 , 只能四处找工作 , 赚够路费回到昌都老家 。
走投无路的扎西曲珍走进了张海宝的餐厅 , 看着可怜地母子 , 他动了恻隐之心 , 并留下来让她打工 。 那时候 , 在拉萨打工平均工资只有150元一月 , 而他却开到了350元 , 并联系医院积极治疗孩子病情 。
回忆起这段经历 , 张海宝说:“她在我那里工作的时候 , 我在她的言谈当中感受到了她很惆怅的情绪和很苦的生活 。 ”在他看来 , 这对母子和自己一样是“苦命人” 。 “爷爷奶奶去世时我才十二岁 , 一个人很孤苦 , 我尝过这种孤独的滋味 。 ”自己的经历 , 张海宝并没有多说 。
慢慢的 , 干活勤快的扎西曲珍从服务员升任了大堂经理 , 孩子的病也治好了 。 一年后 , 两人日久生情……
表白时 , 张海宝说了几句很简单却足以暖了扎西曲珍的心的话 。
“我是孤儿 , 你家庭也这么困难 , 我们两人结婚吧 。 ”
“你嫁给我 , 就不会吃苦了 。 ”
“这个小孩遇到我 , 就让他的人生从这开始吧 , 我一定要给他一个好的生活 。 ”
“家乡有事 , 我要做点什么”
婚后 , 两人共同经营着小餐馆 。 遇到事一起商量 , 遇到困难一起解决 , 小餐馆的生意越做越火 。 几年之后 , 他们又开了另一家餐馆和一家销售土特产的商店 。 虽然累 , 但夫妻俩共同坚持着 , 一家三口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 2008年 , 由于儿子洛松加永需回昌都读初中 , 他们便回到了昌都 。
推荐阅读
- 清朝第一贪官和珅染指9名中外美女 特宠爱洋妞
- 中外史上最不畏强权势力的六大“钉子户”
- 带你解密古代中外史上鉴别处女的14种机密方法
- 驰名中外的“双截棍”是由哪位皇帝所发明的
- 徐光启在中外交流上做了哪些贡献?
- 杀人不见血 古今中外最变态6大酷刑
- 日本媒体 首相伊藤博文视梁启超为自己的学生
- 1995年成都僵尸事件的灵异恐怖震惊中外
- 第一贪官和珅染指9名中外美女 特别宠爱洋妞
- 中外私生子待遇大不相同 在中国子不因母而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