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生姜大丰收 农民笑开颜

“今年的姜可丰产啦!我种了十七八年的姜 , 今年的形势最好 , 平均亩产1.5万斤 , 这20亩地能赚70多万元 , 明年准备再包20亩地种姜 。 ”10月14日 , 抚宁区留守营镇四照庄村姜农张爱云激动地说 。 放眼望去 , 80多名工人在姜地里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 生姜个头饱满 , 产量喜人 , 百余箱生姜等待装车运走 。
生姜|【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生姜大丰收 农民笑开颜
文章图片

今年生姜的产量和质量都非常不错 。   采访人员 李娜 摄
抚宁区有近40年的生姜种植历史 , 被誉为“中国生姜之乡” 。 近年来 , 抚宁区生姜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 , 以下庄管理区、留守营镇为主的生姜产业在政府各级部门的大力推动下 , 已初步形成了姜农、生姜产销合作社、生姜加工企业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 , 在吸纳了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同时 , 也带动了下游产业的经济发展 , 生姜保健系列产品如姜片、姜丝、姜糖等深加工产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
四照庄村是远近闻名的生姜种植村 , 由于生姜对土地要求严格 , 种植两到三年就需要换茬种植 。 “今年 , 村民在周边村庄承包了2000多亩地种植生姜 , 加上本村的几百亩 , 生姜产量达到3900万斤 。 ”村党支部书记孙俭利指着远处的挂车告诉采访人员 , “昨天一天 , 就有12万斤生姜被运送到山东 , 今天合作社又运走了8挂车的姜 。 ”
“2013年 , 我们村成立了四照庄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 共有10个股东和200多个会员 , 从最初的选地、提供姜种 , 再到聘请专家技术指导、飞机喷药 , 到最后收姜联系工人、客商 , 为姜农提供了一条龙式的便利和专业服务 。 ”有着丰富种姜经验的孙俭利介绍说 , “依托‘中国生姜之乡’的美誉 , 抚宁生姜受市场影响的种植风险很小 , 总体姜农收入还是很丰厚的!”
“连续十几年 , 每年我都来抚宁收生姜 , 咱这儿的姜生长期长 , 品质不错 , 药物残留较轻 , 一般出口到国外的中高端市场 。 ”来自山东日照莒泰种蔬食品有限公司的王佐军打开手机监控说 , “前天拉走的五六挂车生姜 , 正在工厂里深加工 , 然后准备出口到荷兰 。 ”
等待生姜收获完成 , 孙俭利就要为合作社来年姜种的选择做准备了 , 而姜种的选择 , 直接关系到生姜的品质与产量 , “去山东潍坊选姜种 , 得一根根垄走 , 仔细看每棵姜苗的生长情况 , 一根死苗都不能有 , 否则一旦得了姜瘟 , 那可就坏了 。 ”眼下 , 四照庄村面临着生姜储存的难题 , 孙俭利说 , “如果能建一座恒温库储存生姜 , 这些姜还能卖上更好的价格 。 同时 , 我们还要继续扩大种植区域 , 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 ”
每年 , 收获生姜的10多天时间里 , 地头上随处可见工人繁忙的身影 。 每天 , 孙俭利都要协调千余人 , 到各块姜地里抢收 。 “我负责给生姜装箱 , 姜要摆放得横平竖直 , 才能防止运输过程中破损 , 最大的一块姜能有10多斤重 , 一天能装200多箱吧 。 ”从青龙过来打工的吴电军 , 算上今年 , 已是第10个年头 , 对装箱已经总结出自己的方法 。 “按照一天150元算 , 这几天的工资还是很不错的 。 ”手拿壁纸刀割姜苗的杨贵荣也是青龙人 , “我每天早起5点钟坐车来抚宁 , 中午吃几个包子 , 一天9个小时的工作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 工资日结 , 相比其他工作稳妥多了 。 ”
生姜|【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生姜大丰收 农民笑开颜
文章图片



【生姜|【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生姜大丰收 农民笑开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