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深度】利润低,盘子小,手机厂商为何还要扎堆做电视?
采访人员 | 徐诗琪编辑 | 文姝琪
就在人们想把尽可能多的功能塞进小屏手机里时,越来越多手机厂商转身做起了大屏 。
跟在苹果、小米和华为身后,又有一家手机公司进军电视行业了——这次是OPPO 。OPPO在10月发布了两款电视产品,主打的高配款S1售价7999,为65英寸的QLED屏;平价款R1分为55与65英寸,分别售价3299和4299 。
早在90年代,苹果就推出过形似电脑的Macintosh TV,因销量惨淡成了试错品,现在的Apple TV与谷歌的Chormecast都是机顶盒形态 。
近几年,中国手机厂商热衷于电视硬件产业 。2013年,小米就推出了它的“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子品牌Redmi在去年也发布了电视;荣耀和华为去年先后推出智慧屏产品,有意以“未来大屏”概念与普通电视做区分;OPPO系的一加和realme则是加入了印度市场与小米电视角逐 。现在,主品牌OPPO的电视出征中国市场 。
坏消息是国内电视市场早已饱和 。2019年,国内彩电零售量为4772万台,同比减少2.0%,且近五年来都无太大增长 。彩电品牌集中度也很高,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报告,海信、小米、创维、TCL和索尼瓜分了70%的市场份额 。
文章图片
不过智能电视或许还有些许空间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智能电视家庭普及率为32%,剩下的7成换机人群便是厂商们的争夺目标 。
另一边,智能手机市场走到了天花板,出货量已连续下跌三年,未来仅凭5G也很难大幅拉动增长 。
手机厂商们正试图到电视领域寻找下一个增长机会 。
互联网电视十年宫斗
眼下的智能电视市场,是经历过一番激烈的淘汰赛的 。十年前,那是人人喊着“互联网+”的时代,打算颠覆传统电视的也正是互联网公司 。
最初的挑起者是如今已覆水难收的乐视,其在2011年就推出了第一款互联网机顶盒——乐视盒子 。它的横空出世扰乱了平静的彩电圈,“互联网电视(OTT TV)”成了那几年的热词 。
传统电视+盒子,构成了智能电视的初级形态,它们让电视能够直接访问互联网内容,均价仅三百元左右,短时间内就受到消费者热捧 。嗅到商机的巨头们纷纷跟进,小米、华为、PPTV以及BAT或发布自有品牌,或与传统电视厂商合作,都推出了电视盒子 。
2013年前后,“盒子大战”拉开帷幕,乐视盒子,小米盒子,天猫魔盒,百度云盒与百度影棒,快播小方……电视盒子与类似的电视棒产品层出不穷 。
没曾想这场战争只持续了一年就被迫熄火——电视盒子直接动到了广电的奶酪,且内容生态混乱,许多视频App充斥盗版与擦边球内容 。广电总局开始对盒子进行“封杀” 。
广电总局从2011年起接连发出多个禁令,先是明确提出互联网电视牌照制度,仅有7个持牌商(包括华数、南方传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拥有资质,机顶盒生产方必须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或与牌照方合作 。
小米的第一代小米盒子,在2012年11月16日发售了600部工程样机,但因为没有牌照,一星期后便紧急暂停了所有视频内容 。直到2013年3月,才经过批准后开放试售 。
然而由于广电缺乏执法权,市面上仍有不少厂商打擦边球,允许用户安装第三方直播软件,用以收看国内外的有线电视直播和无版权的境外影视剧 。
2015年,多部委联合出台了“史上最严”的229号文件《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电视网络接收设备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包括西瓜影音、喜马拉雅、360影视大全等热门App被认定为非法应用,遭到屏蔽,行业再次经历一次大洗牌 。
在短暂的野蛮生长和政策强压中,电视盒子很快就淡出舞台 。它毕竟是附属于电视的产物,是从传统电视向智能电视的过渡品,而主角终将回归到接收终端与显示二合一的电视大屏 。
互联网电视一体机,在当时是另一个蓝海,除了最出风头的乐视与小米,各种新兴品牌大爆发,暴风、PPTV、微鲸、大麦、CAN看尚、风行等互联网“搅局者”纷纷在2015年前后入局 。
推荐阅读
- 《中国新闻网》透露年度盛典节目单,肖战也在其中,期待精彩表现
- 养生段子手健康脱口秀 春节来新闻坊 一道听医讲
- 《启航吧 少年》2022年少儿春晚将于1月31日上午905在梧州新闻综合频道首播
- 五哈新闻报道初体验 陈赫走访采风未来乡村
- 央视《新闻联播》独家报道晚会彩排,提前公开部分嘉宾选择
- 央视《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召开,今年春晚创新引领 值得期待
- 2021金碑奖丨口碑综艺:深度调整为方向,网生综N代称霸
- 《乡村爱情14》今晚开播,这趟“乡爱列车”你遇到了吗?
- 2022春晚:完成第一次彩排,《新闻联播》首次对其进行全方位报道
- 金号毛巾打造《洗笑颜开加油鸭》MV 魔性洗脑深度与年轻人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