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守护尕海湖畔一汪“清水”
文章图片
碧波荡漾的尕海湖 。苏烽 摄
深秋,夜里的一场小雪让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大部分的杨树披上了黄褐色的新装,这个坐落于高原西部的城市似乎变成了“金色世界”,而远在市区45公里处的尕海湖依旧碧波荡漾 。
一大早,透骨的寒风便让站在河边的老魏直打哆嗦,即便是这样他依旧拿起捕捞网像往常一样沿着岸边清理着水面上的杂物 。老魏说:“尕海湖是一个盐水湖,一年四季都不会封冻,但是由于没有其它水源汇入,杂草和杂物很容易堆积,不清理的话整个河岸就会变臭、变绿 。”
【青海日报:守护尕海湖畔一汪“清水”】“过去有段时间这些水草疯狂的长,人都不敢在湖岸边待着 。”老魏是德令哈尕海国家湿地公园管护站的一名管护员,名叫魏东表,守护这片水域已经三个年头了,对当年这里触目惊心的景象,他记忆犹新 。
采访人员随着老魏来到公园内的一处土丘,眼前的黑刺林生长茂盛,地表的沙地也有一部分硬化成土壤了,但周边还有一部分仍是沙地,十分脆弱 。
“这边的地大多是盐碱地和沙地,要是没能保护好的话,可能要比现在严重多了 。”老魏说,过去一到冬天这边都是黄沙漫天,连尕海的湖面都看不清 。
看过公园里草木生长的情况,顺着公园里的小路我们径直走到尕海湖畔,一阵“海风”夹杂着咸味扑面而来 。就在这一会儿,老魏俯下身子又从岸边捞出了一些垃圾和杂物 。正如老魏所言,即便是每天清理河道,湖畔近处的堰塞湖一圈仍然能看出绿色水草不断生长的势头 。
“不把这些杂物清理了,不仅湖水会变臭,还会影响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 。”老魏说这话时的神情十分专注,像极了一名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多年的“专家” 。
老魏原本是个土生土长的牧民,家里的牧场就在尕海湖边 。2017年,德令哈市筹资建设了德令哈尕海国家湿地公园,老魏的草场被纳入到保护区,老魏也顺理成章成为了一名生态管护员 。
自从老魏当上管护员的那年起,他几乎每天都要来尕海湖巡护两到三次,每次巡护的路段有10多公里,巡护完整个路段得要小半天的时间 。后来,老魏索性便住在了管护站里,一边管护,一边放牛羊 。
这些年来,不管寒来暑往,还是风吹雨打,老魏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尕海湖岸边,他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尕海湖的一汪“清水” 。对此,魏东表觉得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他说:“我就是这里长大的,现在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我也挺自豪的 。”
尕海湖环境的改善,得益于治理工程,但更离不开巡护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2017年以来,德令哈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分级签订河长制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开展工作督导检查,明确河道巡查员、保洁员,组建志愿者护河队,开展河道巡查和保洁活动,确保河道水面清洁,河流贯通,确保无环境污染等问题发生 。
像老魏一样,在德令哈市,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农牧民群众不在少数,目前德令哈市已与1064户家庭签订了管护合同,聘用护林员514名,河湖长51名 。(采访人员 苏烽)
推荐阅读
- 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做公开检讨的省委
- 趣闻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竟是娼妓的守护神
- 慈禧太后当年逃走获神秘护卫守护无人敢挡?
- 青海军阀马步芳是怎么样一个人?马步芳性格特点
- 她一生用心用情守护皇帝 却被黑成一代妖妃
- 民国军阀的那些搞笑事迹 让人笑得肚子痛
- 清朝中国领土面积1300多万 如何来守护它
- 惊天传闻!成吉思汗墓数千条毒蛇守护!
- 抗战记忆 日寇逼近 《晋察冀日报》仍旧在编印
- 解放初期鲜为人知的青海平叛 投降的马家军复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