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促进中心|苏南自创区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矩阵”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7万家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3.7件 , 科技进步贡献率65.4%……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耀眼成绩 , 主要创新指标领跑全国 。
11月4日 ,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召开 , 苏南自创区建设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同时举行 。 面向“十四五” ,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 我省正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苏南自创区建设 , 加快打造高水平的“创新矩阵” 。
聚焦自主创新 ,
主要创新指标领跑全国
南京成立高新区管委会总部 , 让“散装”园区走向“整装”;苏州发挥各板块实力较强的整体优势 , 合力打造苏南自创区核心区;无锡制定实施苏南自创区无锡三年行动计划;常州出台落实苏南自创区条例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建设“1+3”配套政策;镇江构建苏南自创区“一区十四园”协同管理联席制度……自201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 ,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无到有 , 从有到优 , 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 主要创新指标领跑全国 。
新闻发布会上 , 省科技厅厅长王秦介绍 , 2019年 , 苏南五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6% , 研发投入强度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4% ,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9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7件 , 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7万家 , 占全省总数的71.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4% , 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创新资源最为密集、创新活动最为活跃、创新成果最为丰硕、创新氛围最为浓厚的区域之一 。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 , 自创区建设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 特别是一体化的步伐还不够快 , 跨区域、跨领域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 统筹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 必须加大统筹集成力度 , 协同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 。 ”王秦说 。
聚焦“一体化” ,
让创新要素畅流共享
事实上 , 近年来 , 苏南地区一直在推进创新要素流动共享 , 加强创新体系协同共建 , 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 创新矩阵作用更加突出 。 王秦介绍 , 南京连续三年出台市委一号文 , 同时携手镇江共建G312产业创新走廊 , 着力打造创新名城 。 无锡、苏州、常州、镇江也都出台专门意见 , 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 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 目前 , 苏南五市全部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 4个县(市)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 。
“苏南自创区要在‘十四五’期间继续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探路 , 核心是在做实一体化发展上下功夫 。 ”王秦表示 , 要加快自创区创新一体化步伐 , 发挥好苏南自创区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 , 率先形成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
目前 , 我省已成立苏南自创区理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管理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 , 构建了苏南自创区一体化发展的“四梁八柱” 。
“组建苏南自创区管理服务中心 , 可以说是推进苏南自创区改革创新和落实一体化任务的关键之举 。 ”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介绍 , 苏南自创区管理服务中心将坚持实体化、专业化运作 , 依托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现有力量 , 抽调各园区工作人员定期实行轮换 , 组建一支高效独立运转的服务团队 , 真正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 通过积极变革组织形态推动自创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
【生产力促进中心|苏南自创区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矩阵”】采访人员获悉 , 苏南自创区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由15名专家组成 ,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工程院院士干勇担任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研究员汤桂山 ,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洪银兴担任副主任委员;其他12名委员涵盖规划、产业、科技、管理、金融、企业、生态环境等领域 , 他们将为理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