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宫寒的中医调理
宫寒是基于古代文献中寒凝胞宫 , 阻滞经络 , 气血失荣的病机而发散阐述的 , 为传统中医学的一个概念 。 “宫”即为胞宫(现代医学所说的子宫、卵巢、盆腔的总称);“寒”即为阳气不足 , 阴寒内盛 , 其可以导致经脉凝滞 , 生化失期 , 阻碍女子子宫发育 , 最终导致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出现紊乱 。 宫寒的女性可能出现各种妇科疾病 , 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月经不规则、痛经 , 甚至闭经、流产、不孕等一系列经带胎产异常的疾病 。
中医认为宫寒与肾虚、脾虚、血虚、肝郁、痰湿、血瘀等因素有关 。 病因包括先天体质因素(素体阳虚 , 寒从中生)及后天失养(早产流产致脾肾之阳受损 , 或贪凉涉水、外感寒邪、久居湿地、贪食寒凉等致外寒侵入人体 , 停滞胞宫) , 寒湿积聚所致 。 主要以面色青白、形体肥胖、白带清稀、经血量少或闭经、经色暗有块、小腹冷痛、得热则舒、怕冷、手足发凉、腰膝冷痛、性欲减退、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暗淡苔白、脉沉迟等为主要表现 。
本文插图
宫寒的中医治疗
内治法
(1)温肾健脾 , 调补冲任 。 脾肾阳虚为该病的主要病机 , 脾肾阳虚 , 冲任失调 , 使寒邪内生 , 因此对于脾肾两虚的宫寒患者 , 应兼顾温肾健脾和暖宫调冲 。
(2)温经散寒 , 活血化瘀 。 宫寒日久 , 血凝胞宫 , 对于寒邪凝滞的实证患者应予以温经散寒 , 活血通络之法 。
(3)调肝理气 , 养血和血 。 女子以肝为先天 , 肝主藏血 , 调节血量 , 且主疏泄 , 与女子月经关系密切 。 肝气不和 , 气血失调 , 则气滞血瘀 , 胞宫不得濡养 , 调肝理气则气血和 , 胞宫得养 , 宫寒得除 。
外治法
(1)穴位敷贴 。 可选用肉桂、小茴香、干姜、艾叶、当归、川芎、吴茱萸、延胡索、乳香、没药、鸡血藤、刘寄奴、乌药、透骨香、白芷、羌活等药物 , 可取6-8味中药打粉 , 以白酒和水调湿装入小布袋封口加热 , 贴敷腰腹部穴位(如天枢、关元、气海、肾俞等) , 以微微发热为宜 , 注意避免温度过高 , 局部烫伤 。
(2)艾灸疗法 。
关元:脐与耻骨联合之间是五寸,分成五份,脐下三寸就是关元穴 , 该穴为补虚要穴 , 艾灸该穴可培元固本 , 温肾助阳 。
神阙:腹部中间 , 脐中央 。 该穴为心肾交通的门户 , 隶属任脉 , 内联五脏六腑 , 外联四肢百骸 , 为任脉要穴 , 可温补元气 , 平衡脏腑阴阳 。
气海:取仰卧位 , 或者正坐位 , 肚脐中央和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为5寸 , 将其平均分为五等分 , 上1/5和下4/5取一个交点 , 就是阴交穴 , 上2/5和下3/5取一个交点 , 就是石门穴 , 二者之间的中点就是气海穴 。 艾灸该穴可益气固阳 , 行气散瘀 。
命门:该穴为人体脊柱的腰椎上 , 腰椎中线和肚脐的水平线相连交点处置就是命门 ,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 为督脉要穴 , 艾灸该穴可温肾阳 , 固肾气 。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三寸 , 胫骨后缘 。 该穴为脾经穴位 , 艾灸此穴可健脾祛湿 , 活血调经 , 同时兼调肝脾肾三经 。
以上穴位艾灸每日一次 , 每次20-30分钟左右 , 艾灸时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 , 使局部有温热感 , 可补虚培元 , 温脾肾 。 同时每日自行按揉上述穴位也能取得较好效果 。
食疗法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g、羊肉500g、生姜3-5片 , 加小茴香、桂皮等炖汤服用;枸杞羊肉汤:羊肉500g、枸杞15-30g , 加小茴香、葱姜等炖汤服用 。 该法需根据自身体质 , 酌情慎服 。
宫寒的生活调摄
宫寒重在平素调养 , 宫寒患者应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 注意保持房间及衣物干燥 , 忌久居寒湿之地 , 夏季避免长时间吹空调 , 避免过食寒凉之品 , 尤其在冬季 , 应注意保暖 , 尽量避免当风受寒 。 中医讲“动则升阳” , 即运动可以改善体质 , 保证适当运动 , 能够改善循环 。 平日以温水或艾叶泡脚 , 刺激足底经络的穴位 , 也可改善宫寒状态 。 属于脾肾阳虚之体质者 , 还可使用中药进行体质调理 。
推荐阅读
- 《大伙之家》中医养生特辑,意外发现周震南隐藏的模仿能力
- 大张伟到底有多会说,竟然被冠以中医救场小王子的称号?
- 外交官、打星、中医、辅警,芒果的综艺就是如此才能在争议中崛起
- 中医药|屠呦呦|检验青蒿素毒副作用,第一个报名以身试药,挽救几百万人
- 调理|baby录制《萌探》,被中医诊断出严重亚健康,需要吃药调理
- 食疗|中医四法按摩、食疗等 可以有效缓解眼疲劳
- |失眠的中医小妙招
- |胃肠功能紊乱可以用中医调理吗?
- |痛风的中医辨证
- 传统中医世家|中医称它为“小人参”,使用一物泡水,成功度过乙肝“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