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追寻先烈足迹】一支钢笔

_原题为 【追寻先烈足迹】一支钢笔
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的展厅里 , 陈列着这样一支钢笔 , 它笔身为黑色 , 一圈圈金色的条纹如年轮一般细细地缠绕着 。
1940年 , 一位十二岁的少年和他的母亲跟随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曾昭铭等干部、战士25人 , 从皖南到江北指挥部去寻找他的父亲 。
曾昭铭是江西吉安人 , 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 新四军组建后 , 任第三支队政治部副主任 , 在繁昌五次保卫战中屡获战功 , 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
一路上 , 他带领着同志们小心谨慎 , 通过国民党军的一道道盘查 , 可是 , 当他们行至安徽无为县刘家渡时 , 却在遭到国民党的无理扣押 。 在狱中 , 敌人对新四军指战员威逼利诱 , 动用酷刑 , 战士们宁死不屈 。 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 , 与敌人作着坚决的斗争 。
面对凶残的敌人 , 曾昭铭意识到:这一次 , 恐怕是凶多吉少 。 在这阴森寒冷的牢狱之中 , 他的胸口却像是燃烧了一团炙热的火 , 英雄不怕死 , 只可恨死在这光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刻 。 曾昭铭无意间在口袋里摸到了那一支他心爱的钢笔,他心中不由得为之一动,那个十二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刚从香港回来,又无涉政治,也许会有被释放的可能,就把这支钢笔化作信念的传递者,送给那个孩子吧 。
次日,按照敌人的要求,这些所谓的“囚犯”要更换牢房 , 在人流交汇的间隙 , 曾昭铭迅速把钢笔塞到了少年的手里 , 在狱卒的监视下 , 他们连一句话都来不及说 , 随后 , 正如曾昭铭所预见的那样 , 这对母子在经过了长达六个多月的羁押之后 , 最终获得了自由 , 而其余23名新四军战士却被敌人残忍的活埋了 。
少年紧紧地握着这支钢笔 , 仿佛从中汲取了力量 , 这位少年 , 就是张云逸大将的儿子张远之 。 先辈把信念和希望传递给少年 , 少年替先辈看红旗招展 , 山河变迁 。
七十多年后 , 那个从血泊中走出的小小的少年 , 已经成为了一位耄耋老人 , 他来到展馆参观时 , 看到了曾昭铭烈士的照片 , 照片里的曾昭铭英姿勃发 , 上衣口袋里还别着那支心爱的钢笔 , 老人当场泪流满面 , 随即 , 他就决定将这支珍藏了七十三年的钢笔捐赠给展馆 , 以告慰烈士的英灵 。
一馆一世界 , 一物一天地 , 每一件文物的背后 , 都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 而这支钢笔的精神 , 将会在历史中定格 , 在现实中发扬光大 , 在未来永续传承 。
【钢笔|【追寻先烈足迹】一支钢笔】(编辑:鲍宇雁 本文据新四军军部旧址提供的视频材料整理编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