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融合与协同:在浦东版图上“绣”出城市细节
【上海市|融合与协同:在浦东版图上“绣”出城市细节】对薛文婷而言 , 与浦东的“久别重逢”着实让她“相见不相识” 。 “出国读了个研究生 , 家门口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薛文婷的家 , 离曾经的上海祥生船厂不到1公里 。 随着城市发展 , 这座拥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的老船厂“沉睡”已久 。 直到两年前 , 身在国外的薛文婷从朋友圈看到 , 她记忆中神秘庞大的建筑 , 已“变身”成了“船厂1862”时尚艺术空间 。
融合城市发展 , 旧厂焕发新生 。 浦东昔日的“工业锈带” , 如今已是“生活秀带” 。 黄浦江东岸22公里步道 , 仿佛一条丝缎 , 穿起22座风格各异的“望江驿”;而沿江的工业厂房 , 亦陆续成为浦东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
“回国没两天 , 我就去‘打卡’了 。 ”在浦江东岸漫步 , 沿途的“望江驿”可休憩、可驻足 , 走到“船厂1862” , 观展、看剧 , 或挑选一件艺术品……谈起眼下的浦东生活 , 薛文婷惬意地笑了 , “良辰美景 , 赏心乐事 , 就在家门口” 。
浦东开发开放30年 , 从滩涂地里耕耘出经济奇迹 , 需要开创者勇立潮头;在浦东版图上“绣”出城市细节 , 靠的是融合与协同的“精工细作” 。
浦东的“家门口”不仅“文艺范”十足 , 更有浓浓人情味儿 。
在浦东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区的“家门口”服务站 , 采访人员看到 , 附近的居民或读书看报、或下棋对弈、或享受理发服务 。 据悉 , 浦东开展“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3年来 , 各村居的“家门口”服务站早已与居民的日常生活融合 。
“通过‘家门口’服务体系的软硬件建设 ,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加入进来 , 用他们的力量弥补我们的不足 。 ”塘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洪明表示 , 社会组织与志愿者正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 , 弥补政府服务的短板 , 多方协同发力 , 有效解决了服务民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
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介绍 , “家门口”服务中心、服务站已覆盖浦东36个街镇、1300余个居村 , 212项社区服务事项都下沉家门口办理 。
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浦东率先以一套“一网管全城”的“城市大脑” , 打通政府部门间的壁垒 , 协同破解治理难题 。 在“智”字上下功夫 , 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技术、时空定位等最新技术 , 是浦东新版“城市大脑”的最大特点 。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 , 采访人员看到 , 社会治理的千头万绪都被汇聚成一条条数据 , 再通过技术分析 , 拆解成一项项直观的项目 , 推送到城市治理者的终端上 。
景区有多少人流?哪辆渣土车违规倾倒?哪家商户正在占道经营?哪艘渔船正涉嫌违法捕捞?打开浦东“城市大脑”3.0版的日常管理界面 , 浦东全区的实有人口、安全隐患、轨道交通等 , 涉及“人、事、物”等治理要素已实现全域覆盖 。
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主任王磗pace介绍 , 当前 , 浦东聚焦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安全等重点领域 , 已形成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建设交通、城管执法等7个专业智能综合管理平台 , 并积极拓展开发渣土治理、群租治理、街面秩序、共享单车、大型活动监管等80余项专项应用场景 。
“通过强大的智能化体系支撑 , 浦东‘城市大脑’3.0版可以实时、智能、精细感知浦东1200多平方公里大地上的城市‘心跳’和‘脉搏’ 。 ”王磗pace说 。
浦东开发开放30年 , 创造高品质民生始终是不变的目标 。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 财力有一分增长 , 民生就要有一分改善 。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表示 。
推荐阅读
- 2022央视春晚观众规模突破12.96亿!融合传播创多项纪录
- 蓝鹰指数1月28日影视内容融合传播影响力排行榜TOP10
- 跨界融合?这样的“花式”春晚了解下!
- 蓝鹰指数|1月23日影视内容融合传播影响力排行榜TOP10
- 蓝鹰指数|1月17日影视内容融合传播影响力排行榜TOP10
- 蓝鹰指数|1月12日影视内容融合传播影响力排行榜TOP10
- 肖战在《王牌部队》中的表演(上篇):集体化表演之个体融合能力
- 蓝鹰指数|12月30日影视内容融合传播影响力排行榜TOP10
- 《一路唱响》举行专家研讨会:开创综艺与城市空间融合的全新维度
- 70岁专家称满清入关为民族融合,被年轻小伙掌掴,为何拒绝道歉
